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京报:“金山表哥”貌似无解的质疑

朱昌俊

2015年06月24日09:06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网友质疑很正常,官方释疑很认真,但最后疑问却仍在那里,不信的人还是不信。类似的现象,其实在不少事件中都存在。即便最后有了“总结陈词”,大家貌似只能在这样一种半信半疑中妥协。

22日,多名微博网友发帖,称上海金山区领导戴名贵手表,并附有官员佩戴手表的现场照片。后经官方证实,当事人并非副区长,而是山阳镇党委副书记蔡宏杰,手表为1万6千块的浪琴表,为个人购买。

官员不合时宜的表情,高调的穿着、佩戴,都可能令自己招致“致命”之祸。譬如已落马的表哥杨达才。这是网友们在过去众多公共事件中所习得并惯用的符号式反腐,并也屡屡将“问题官员”斩落马下。但并非所有的网友质疑都能立反腐奇功,这起事件或就是一例。

两次于24小时内完成的快速回应,主要在两个问题上进行了释疑答惑。一是,官员身份并非副区长;二是,公布了手表价格与品牌,但手表为个人购买。言下之意,名贵手表确属实,不过是官员自己掏的钱,并不存在问题。

就态度而言,当地作出这样的回应,已然算是直面质疑。但在效果上,恐怕不容高估。网友们进一步的质疑主要在:自己购买难道就意味着没有问题?当地纪委又是如何证实确系官员自己购买所得?

不过,事件到此似乎又陷入了无解的地步。一方面,如果较真的网友继续揪着不放似乎会被指责为搞“有罪推定”,甚至又会被人追问“你到底想要哪种真相”?另一方面,对当地纪委而言,难不成为了一块表,要将该官员的“家底”、购表发票等都向网友晒个底?

所以,一种尴尬的场景出现了:网友质疑很正常,官方释疑很认真,但最后疑问却仍在那里,不信的人还是不信。类似的现象,其实在不少事件中都存在。即便最后有了“总结陈词”,大家貌似只能在这样一种半信半疑中妥协。

那么,质疑变成“无解”,问题究竟在哪?对此,最为常见的解释是,这是权力公信不彰,导致塔西陀效应的典型表现。而更具体的疑问和更实际的变革期待其实是,如何让社会的“释疑成本”低一点?

相关报道在最后,援引了接近被质疑官员的一名工作人员的说法:“他平时工作比较认真,很负责。这个传言,现在对他和他的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扰。”我想,如果一名官员的“认真”、“负责”不只有接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才能看得到,如果公众对他的经济状况了解不只是靠“联想”,他所戴的名表与身份之间的冲突恐怕不会如此刺激到网友,他和他的家庭所遭遇的“困扰”怕也会收获更多的同情。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