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李振忠:门票涨价当心“触景生穷”

2015年06月23日09:45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李振忠:门票涨价当心“触景生穷”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端午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加,景区门票价格又一次受到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7地超过20家景区纷纷表示涨价。其中不乏公开违规涨价,有景区为了规避监管则实行“打包加价”。

  门票涨价,背后两只老虎,其一,依靠景区生财的景区管理企业,其二,将景区当成“提款机”或“小金库”的政府管理部门。前者以“成本压力说”为幌子顺带涨价自肥,后者以“成本压力说”为幌子为涨价行为张目亦自肥。两个依靠景区为生财之道的老虎自肥了自家腰包,令消费者变得不堪重负。

  门票涨价,不妨向历史学习。如果要向历史学习,那就不妨看看解放后的门票价格变动。若以六七十年代的景区门票来看,是以分来计算的,尽管那时候旅游并非大众的必选项目,但对于那些探亲顺便逛景点的人们来说,逛景点并没有增加太多的经济负担。而人们还应当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下的某些“高端”价高景区,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乏人问津,换言之也就是不值钱,甚至从来不要门票。而只有到了当下经济金钱至上的年代,才有了所谓的高价门票。

  门票涨价,当心“触景生穷”。如果再往更深的历史中看,比如各大名山大川名胜景点,唐宋元明清,哪一个朝代实行过门票制度或者是不断上涨的门票制度?依文学历史记载为参考,名山大川“创收”的手段,不过是依托寺庙宗教设施以及为旅游业而存在的餐饮住宿业的繁荣为“创收”手段,哪里见过一山一景靠“门票”而自肥的政府及单位企业的影子?而自肥的背后,岂不就是消费者旅游者的沉重经济负担?

  其次,景区景点到底该姓公还是姓私?地方政府的一己之私也是私,依靠门票而自肥的地方政府此时此地根本不姓公,而是姓私。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等项目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此官方文件意见中透露了两个名词,其一是“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其二是“公益性”。两者将景区的性质进行了相对公平的定义,即,无论是名胜还是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本属于公共资源。既然属于公共资源,就不该收取任何费用。如果要创收,理所应当要靠人文资源所附属的其他服务资源来赚取合理合法合规的利润,而不是如此笨拙的直接“卖景区”的大赚其钱。

  其三,地方不该是此山是我开的山大王。这里所说的地方,包括了靠山靠水吃饭的地方管理部门以及负有维护景区管理责任的企业单位。“山大王”者,以“此山是我开”为幌子,实则根本没有多少投入甚至一点投入也没有就实行“要钱”的拦路者。那么,治理景区无休止的涨价热潮,衙门应当回归管理职责,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回归服务职责,将两只景区“老虎”加以约束制约,才可能让景区回归人文以及教化养人功能。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