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学术随笔:哲学发展需要问答逻辑

王德颖
2015年06月08日08: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之问必然引发哲学之思。先哲们常常在一问一答之间,揭示事物本质和世界本源;后学则将其语录奉为经典,皓首穷经,索解和诠释其中的微言大义。殊不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而答案就隐含在其中。因此,经典阐释固然必不可少,但哲学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更离不开针对时代问题的问答逻辑。

问答逻辑是哲学的原初形态,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常用常新,在每个历史时期尤其是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均会被请出“思想武库”,擎在时代先锋的手中,去廓清思想迷雾、引领社会前进方向。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的最初版本就是对话体形式的《共产主义原理》。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恩格斯通篇运用了问答逻辑,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

真理最朴素也最有力。经典作家遵循先哲开启的逻辑顺序,借助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到具体,直至走完思想的全程,“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就呈现出来了。这就是经典作家确立的问答逻辑,也是其确立的科学思维路线,与此相反的做法必定走进形而上学的死胡同。可见,时下热议的“问答逻辑转向”,其实具有深厚理论渊源。

然而,问答逻辑缘何在当今被重新高扬?答曰:盖因现实问题所“倒逼”。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开放面临诸多“暗礁”,经济社会发展随之进入矛盾多发期。如何引领改革开放航船涉险滩、过暗礁,怎样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倒逼哲学和理论回归认识现实、解释现实、改造现实本位,以解答现实问题为第一要务;现实之问变成哲学之问,现实之思变成理论之思,现实之声变成哲学和理论的重大课题。

问答逻辑转向如何实现?答曰:开门见到山,问答面对面。这是问答逻辑的鲜明特征。“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开了中国革命问答逻辑之先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借来经典作家的思想之矛,破除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禁锢,从根本上扭转了僵化的思维定式,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也是从“问答逻辑转向”开始的。

当前,中国梦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阐释的重要理论命题。中国梦同样是坚持问答逻辑的鲜明体现,旨在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和回答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梦是历史概念,“两个一百年”是坐标又是方向;中国梦也是价值范畴,把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每一个体的奋斗富于意义而又生机勃勃。中国梦被人们称为“强国梦”,证明它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关于时代之问的最大共识。

“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来临时才起飞。”黑格尔曾这样描述哲学之思。然而,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哲学要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彰显现实性、前瞻性,抓住时代问题、解答时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完成历史使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8日 20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