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羊城晚报:应届生就业“眼光向下”是理性选择

唐螂

2015年06月05日15:41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据一份关于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数据表明,在今年700多万毕业大军中,约33.9%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上广深,而在2013年,应届生中有50.3%愿为四大城市效力。

对这样一份数据怎样解读?据称,本次问卷调研对象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生,覆盖各地区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最终回收有效样本58996 个。这说明这个调查结果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负面解读的观点认为,这表明这四个一线城市的就业吸引力有所下降,其就业环境也因此需要一定的反思。然而,正面解读的理由则更为充分,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二线乃至三线城市的就业环境差距已经缩小,而学生们的就业思维也在进一步理性。从调查的一些数据看来,新一届毕业生对自主创业表示更浓厚的兴趣,而在二三线城市创业的起点,更有利于启动;加上有了互联网作为平台之后,城市之间的距离和环境落差,至少在商务或者公文往来上,不存在太大的区别。

大型或者超大型城市集约着各种的公共和商务资源,成为各类人才流动的基地,这是上世纪的社会发展特征,但是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和路线图。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基础,是以人口红利为支撑的,但是,人口的高密度聚集,也带来了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住房、交通、医疗等公共资源或准公共资源的供给压力,就成为了一线城市的一大苦恼,规避这些烦恼,也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新选择,所以,“逃离”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说法,但其实质,却不失为冷静或理性的选择。

事实上,城市中的人才观的变迁,也不可低估。在二三十年前,应届大学生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力资源;可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恢复高考之后的人才累积,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普及型的“基础”教育,加上创新型的产业更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复合人才,所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正在向适用性方向转变。凡此种种,意味着就业准备不再只是一张轻飘飘的毕业文凭。这些对于应届生来说,也许是就业环境的趋于不良化,但对社会来说,可能却是一种良性发展。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过去被认为是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指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认知到,应届生就业只是社会就业的一小部分而已,全社会的就业机会创造,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一线城市也不必为应届生的更理性选择而烦恼。人才流动的洼地,是以创业或者发展事业机会为根本的,而一线城市由于历史形成的惯性,也不可能因为应届生就业的选择或不选择决定未来。至于对应届生而言,能够具备不再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勇气和理性,则说明这一代人能更为自主,也更为成熟。我以为,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