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李洁霖:拯救高校低头族,改变教育思路是关键

2015年06月01日10:49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李洁霖:拯救高校低头族,改变教育思路是关键

  “高校低头族”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当今高校的课堂中,你随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老师在讲台上无论讲的是眉飞色舞还是手舞足蹈,底下总有一些学生对着手中的神器或紧蹙眉头或微微一笑,总之是津津有味地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

  上课时课本和笔可以不带,但是手机和充电器不能不带,这是很多大学生的日常写照。这样一道“不太美”的校园风景困扰着无数的学校和老师。为什么让学生们抬起高贵的头颅那么难?原因简单的来说就是:手机比课堂本身对学生的吸引更大。

  然而学生上课频“低头”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把学习时间都花在了手机屏幕上,几乎是“高投入、零汇报”,课堂效率谈何说起,兴许上课看本小说都比上网看碎片化的信息有收获的多;对于老师而言,卖力的讲课没有听众,精心的备课便没有了意义,极大地挫伤了老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既然认真讲课也没有多少人听,那就敷衍了事,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听课的学生更少了。

  为了拯救低头族,各高校真是蛮拼的。或是出台严厉的“扣分”政策,或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统一上缴手机,更有甚者,干脆安装信号屏蔽仪、上课期间断网,让学生无法刷屏。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段时间后,这些“堵”的举措便通通退出舞台,问题却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看来“低头”的惯性实在是太大,干脆就放任自流?这种态度其实就跟以往高校一味禁止手机的行为一样不可取,因为都没有弄清楚问题背后隐藏的本质:手机比课堂吸引力大,一方面是学生养成了爱刷手机的习惯,缺乏自制力,另一方面则是课堂本身乏善可陈,学生根本没有听的性质,即使是你没收了手机,学生也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自然各种“对策”应运而生。

  前者其实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碎片化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毫无作用却让人越陷越深,这个问题要想解决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命题,然而后者却更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今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不是有太多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了,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而忽视了课堂质量?

  所以,光“堵”学生的手机是学校十分任性的做法,他们企图阻断学生分心的途径,却无视自身有很多做的不到位之处。由于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课本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使得不少学生失去了认真上课的兴趣。又由于国内高校对老师的考核机制重科研、轻教学,老师整天忙于申请项目,发表论文,在备课和上课时草草应付,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自然也心不在焉。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击课堂手机,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价值。当学生纷纷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充分融入到课堂时,既是老师个人的成功,更是教育的成功。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