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曾静晗:航班延误常态化映射出民航业的傲气病

2015年06月01日10:31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曾静晗:航班延误常态化映射出民航业的傲气病

  新华社近日报道称,我国航班准点率不足七成;《京华时报》5月31日报道,民航系统各单位自去年起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同比减少2分钟。有网友调侃道,“每年减少2分钟,300年内消除航班延误不再是梦”。

  我国民航延误率和航班取消比率一直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名列前茅”。这次公布的“2分钟”微弱数据,让我们不由得要问:民航业真的为此做了努力吗?

  航班延误早就不值得作为“新”闻,而各个媒体也已报道了多次乘客和工作人员发生谩骂或肢体冲突的纠纷。航班延误的常态化麻木了公众神经,忘了“准时”是对交通运输业的基本要求之一,现在却颇为可贵,反而让本应是意外的延误成了民航“新常态”。民航改进甚微,依然把乘客的时间不当回事儿,映射出了民航业的十足傲气。

  其一,目前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相关法规。监管缺位使航空公司并不用为实际存在的管理不当甚至违规经营付出代价,其傲气得到了纵容。《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61条规定:“承运人和其他各保障部门应相互配合,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共同保障航班正常,避免不必要的航班延误。”这番规则在实施过程中显然会沦为一纸空文。而《民航总局出台三项举措——确保全年航班正点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和《民航总局对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因为只是指导意见,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参看美国运输部旅客权益保护法规和欧盟第261号条例,就会发现其中有关航班延误的法规设计周密详细,其中包含时间、原因、对旅客公示信息的要求、进行赔偿的金额范围、改签时效等等,我国的民航法规确实相形见绌。

  其二,天气情况这类不可抗力成为了民航业应对航班延误的万能“免死金牌”。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航空公司不必对此负责。但是航空公司为了避免对由于管理不当、机械维护、人员调动等其他方面产生的延误负责,会将恶劣天气的范畴扩大化,滥用这个理由。不必负责自然不慌不忙,加上监管缺位以及民航在客运交通领域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替代性,航空公司掌握着飞与不飞的大权,自然更有了傲慢的底气。

  民航业作为重要而具有特殊性的现代服务业,不应该脱离 “为消费者服务”的大前提。要提高其服务品质,首先,民航局要立足全局,出台管理细则,也督促各个航空公司制定符合自身运营实情的有关条例并加以监督。其次,航空公司应合理安排航班密度,从而尽可能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式的延误,在满足需求、获得收益与高品质服务中谋得相对平衡。民航业应该更多地尊重乘客的权益,人性化服务,而不是任航班延误走向常态化,让乘客出行是否准时依然要无可奈何地看运气。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