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取消“产假额外津贴”少了些公共情怀

堂吉伟德

2015年05月27日15:1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广州市生育保险待遇将有新变化,拟取消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和晚婚晚育奖励15天产假的生育津贴,男配偶假期看护工资改为单位承担,同时取消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到一、二级医院分娩补助费。(5月27日《广州日报》)

作为独生子女的配套和奖励政策,“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的生育待遇,具有无可替代的实际和象征意义,也算得上公众在放弃更多生育选择权的情况下,政府层面所作出的有限回馈与补偿,体现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支持和对权利者的尊重。特别是在当前放开二胎生育的共识越来越普遍的语境下,让既定政策得以保留,既是对权利平等的延续,也是对权利选择的满足。

然而,囿于独生子女集中生育潮的到来,之前相对超前和优越的“生育保险待遇”,却因为社保基金支付压力过大,而首先考虑的是对保险项目的调整。“5减2”之后的保险成色大大打折,即对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奖励性待遇进行了全部取消,只保留了最基本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两个项目,“广州特色”也就恢复了“全国均等”。

有钱就增无钱则减,如此随意似乎不是基于权利本身,而是一种“看钱下单”,从而也使得政策缺乏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之前由国家兜底的福利与待遇,极大部分转嫁给了用人单位,并因之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负担,使得女工在用人市场上的权利更加弱化,竞争更加趋弱,如果要坚持维护权利就可能处境尴尬。也正是因为此,才使得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公众的权利焦虑。

在社会保障性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让权利者作出一定的牺牲,并对保障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无可厚非,但必须做到合理而且科学,并经过广泛的民意讨论与听证,形成共识之后才最终作结。然而不难看出,各地在程序上并没有做到基本的尊重,无论是调整社保资金的上缴比率,还是养老金发放的增长系数,都往往是一纸行政通知,对于相关法律的修改,也多是“行政意志”的体现。虽然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办法,可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问题,然而若将其作为纯粹而单一的手段,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保政策的吸引力下降,并导致公众的不满。

从某种意义讲,社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和人情账。从“政府来养老”到“自己来养老”,这样的政策调整与角色转换,带来的是民众权利的丧失。如果说社保资金的亏空需要多方承担,那么也应当进行“负担分解”,并有明确的比例界定和责任确定,如果依然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没有国家责任作底,那么其“国家福利”的成色也就不足。也正因此,5月18日,山东省将超过33亿元的国有资本正式划拨到新成立的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名下,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毕竟,“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资金”的政策制定11年后,终于有了开篇破题者。

有些东西,注定是亏本的买卖,甚至可以说,亏本越多则人情味越浓。在同一地方实行“幼升小需提供计生证明,无计生证即要查环证”的政策下,取消“产假额外津贴”少了些公共情怀。一项“加厚”的政策“变薄”,恐怕还需要更慎重一些。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