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不得打造“豪华校”是把均衡教育利器

余明辉

2015年05月22日15:1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为扎实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教育部20日发布的《进一步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统筹中央已经安排的义务教育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相关项目和资金,避免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不得将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打造“豪华校”“重点校”。(中国教育报5月21日)

客观而言,这么多年来,总体来讲在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全国各级各地的办学条件、均衡教育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满足和丰富了孩子们的上学、求学等需要。

但也应看到,即便是这样,办学存在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校际还是比较大和明显的,尤其是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原因,打着均衡教育资源的幌子,仍在不遗余力的打造花瓶式“豪华校”“重点校”等,人为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凸显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

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在国家和省市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付下,全县所有县城、乡镇,以及门面地方的小学校舍、办公用平等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甚至有些地方是经过了多轮的修建和配置。置身这些校园,不管是教学楼、校舍、配套设备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与此形成相反的是,在一些偏僻的乡下小学,却可能是另一番破旧的景象。比如笔者小时候就读的小学校舍,距今已经20多年了,当年建的教室已经出现了裂缝,甚至有危房之虞,但由于不是所谓的中心小学(实际比所在片中心小学的在校学生还多,300多人),在一轮轮的校舍改造甚至有的多次改造后,这里到目前为止竟然连一栋像样的供学生安心读书的教学楼都没有,学校打的改建教学楼报告书递交多年没有音信,更别说其它方面的设施和配备。地方包括硬件资源在内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由此可见一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地方中小学校舍等改造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先后改造和配置标准。这样,在需要改造的学校数量多、但实际可供改造使用的项目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地方会自觉不自觉的向所谓的重点校、门面校倾斜,造成实际上的“豪华校”“重点校”;而另一方面,对于众多的可改造可不改造或者说都需要改造的偏远学校,就会出现跑要多的、有人脉等资源的先改造、多改造,而没有相关条件的,校舍等上档升级则可能被一再推后和停滞。

如此,此次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不但要求地方进一步明确办学标准,涵盖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内容包括校舍、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含图书、仪器)标准,而且要进一步落实公开公示,要逐县、逐校、逐项目予以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明确规定应避免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不得将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打造“豪华校”“重点校”,要从紧要需要扶持的学校做起,就尤为显得可贵和及时必要。

一方面,通过相关明确的办学标准,不但凸显了超大学校、“豪华校”、“重点校”等的违规或不合时宜,遏制其野蛮建设和存在,而且同时也显现了落后学校的差距以及差距在哪里,为下一步地方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扶持改造提出压力和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学校改造的详细公示,让所有需要改造的学校项目都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同时在明确的改造先后标准下,让要项目、跑关系、重复“豪华校”建设等以往不健康的办学条件改善项目配置生态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和土壤。如此,教育此次出台的相关要求,就如一把插向不均衡教育的利器,促使均衡教育建设走的更稳更健康,值得鼓舞与肯定。

当然,要让这把利器发挥真正利器的作用,不但需要地方的相关配套细则明确有力和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而且也需要有关方面对这样相关的制度执行进行强力监督和跟踪问效,对执行不力或不按规定执行的,要严肃制止和问责。无疑,这对教育部和相关监督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