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新语:影视创作是艺术不是算术

阎建钢
2015年05月19日09: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于无声处》,是我首次涉足国家安全题材的创作。这部剧准备了近3年,编剧高满堂和总制片人隆晓辉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采访了众多国安工作人员,当我第一次与国安工作人员面对面时,他们的平凡与朴实也打消了此前的一切设想。就像一块礁石沉在水底,他们默默无闻地守卫着国家安全,有的人一干就是一辈子,有的人甚至一辈子追踪同一个案子。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许多人注视金钱、注视利益的今天,有两个字也许我们忘记了,那就是信仰。没有信仰,你如何解释他们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一生为了一个目标始终不渝?这种真实的生活本质,让我们不敢怠慢。这部电视剧里,英雄不高大、情节不惊险、生活不狗血,我们透过个体生命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表现生活的生气和灵气,折射国家语境的内涵。它也告诉我,任何影视作品都应该紧紧地盯住人,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写成独特的“这一个”。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我们并不缺少离奇的桥段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得以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就像演员,一辈子即便演过几十个角色,如果找不到自己,总是重复别人,恐怕永远也不会被观众记住。如果我们的创作者都能找到真实的本性,展现真性情,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云亦云。让有个性、活泼泼的生命个体呈现出来,观众也会透过他们来反观自己,反观自己的活法和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导演的基本责任。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已经被太多人视作一门算术、一门生意,却遗忘了更为根本的艺术本性和创作责任。不论时下流行的各种概念多么天花乱坠,我依然相信,好生意的前提一定是好作品。观众观赏一部影视剧,其实就是与创作者进行的一次平等、友善、真诚的精神上的交流。因此,评价一部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指标不应该是收视率和票房,而应当是它的生命力。生命力,就是你的作品、你的故事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烙印,让他愿意与你重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直到今天还在不断重播,30年前的电影《五女拜寿》在今天的农村仍然有人缘,这都源于它们的艺术生命力。

  世界上总有道、理二字,创作也有道和理。作为导演的道理,就是在作品中做真诚的、负责任的表达,给人以美好和力量。

  (作者为影视剧导演,本报记者任姗姗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9日 20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