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土地财政“大审计”不能“虎头蛇尾”

2015年05月18日00:02 |
小字号
原标题:土地财政“大审计”不能“虎头蛇尾”

  被称为“史上最难产”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结果有望于近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署已将部分省审计报告分别下发至省政府,再由省政府向管辖地政府下发所涉问题。另有地方国土系统参与协调审计的官员称:“4月初省政府下了文件,省政府只下发给市政府一级,是电子光盘形式的,内容是该市涉及哪些违规违纪,一律不对外;下面区县则只有笼统的数字,没有具体情况及涉及问题。”(5月17日《中国经营报》)

  从去年8月份,被媒体称之为土地财政“大审计”,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此前媒体报道在当年10月就已结束现场审计,但这项本该于2014年底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至今未曾公布,因此该审计结果也被舆论称为“史上最难产”审计。眼下,来自权威消息源的信息显示,审计报告已下发地方,近期将向社会公布。

  记得去年的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个“小片断”:审计署对湖南省的土地审计已经悄然完毕,全程保密,审计结果也没有对外公布。当然,湖南被看作是此次全国土地审计的一个试点模板,这或许是保密和不公开的原因。当然,随后这次波及全国的“大审计”,审计进程与审计结果,应当做到公开透明。

  可是,从目前审计进程来讲,“大审计”要做到“大公开”和“大透明”,并不乐观。从新闻的描述中看来,只是说审计结果“有望”于近期向社会公开,“有望”则意味着,存在着变数。个别地方土地违纪等情况,一律以电子光盘形式下发,对外一律不公开。显然,这些情况的存在,很难做到公开透明,更遑论公众期盼的“问责风暴”了。

  从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比原先预料的情况更严重。比如土地出让收入未纳入国库,违规安排和支出、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甚至挤占挪用、套取骗取土地整治项目财政资金;又如,土地抵押融资规模大、增长快,甚至有的市、县抵押融资余额超过当年土地出让收入;此外,个别地方甚至直接制作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专门用于抵押融资等等。

  或许国家高层已意识到土地财政审计问题的严重性与复杂性,在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目光再次聚焦土地财政审计,郑重指出,必须针对审计督察发现问题,采取铁腕措施,严肃问责。总理的言下之意,当然希望此次“大审计”不能徒有虚名,让喝土地财政“血”的腐败官员,以及土地交易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官员一一“大亮相”,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谋福利,造福于百姓,如果说土地出让金在使用上不能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甚至还用于行政开支和腐败消费,那么就违背了“取之于地、用之于农”的宗旨。因此,对这次“大审计”过程中,土地出让金的“用途”——包括它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寄予很高厚望。倘若此次被公众寄于厚望的土地财政“大审计”,没有带来“问责风暴”,以“虎头蛇尾”式的形式收场,不但让总理的话落空,也难免失信于民。

  文/吴睿鸫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