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环球时报:提升中印关系,关键在产业互补

丁刚

2015年05月18日09:22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丁刚:提升中印关系,关键在产业互补

只要有一些地缘政治的知识,就会理解中国与印度一旦携手共进,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将会出现怎样的革命性变化。但人们同样也知道,龙与象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互信的隔膜。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印度是第二。这个排名是中印关系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互信缺失的原因之一——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在全球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的今天,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的缺少直接导致零和游戏的结局。任何一方在产业链的上移都可能会挤压另一方的地盘。

从制造业看,中国显然已经走在印度前面。尽管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低端,但相对于印度,中国在多数产业领域内都占据市场的更多份额。比如在中印共同的强项纺织业及其设备和辅料等相关产业,中国有着突出的优势。

中印贸易结构近年来出现的变化,起因于两国在制造业中的不同地位。一方面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原料产品在增多。另一方面,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加工机械和设备在增加。

这好像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模式的再现。部分拉美国家近年依靠大宗商品对华出口拉动经济上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大宗商品降价之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又受到严重冲击。印度与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包含着类似的不可持续因素。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扩大和创造中印产业的互补性。

一些专家认为,加大中国对印度基建的投资,有助于提升互补性。但事实可能相反,运输的改善可能会给印度带来对中国商品涌入的更大担忧。基建投资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它很可能会让中国企业卷入印度犹如陷阱般的土地制度,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麻烦。

增加互补性的关键在于产业对接。中方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投资能力,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印度劳动力价格水平低于中国的优势,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中方亦可对人员培训加大投资,选拔印度工人到中国接受培训。这样的培训项目可通过即将开始运行的亚投行来实施。通常,劳动力培训项目更容易得到类似国际机构的支持。

印度方面在发展自身的薄弱产业时,需要考虑到中国在这些产业的优势,借用中国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发展自己相对落后的产业。

中印可对对方的优势产业提供更多优惠。比如印度放宽中国电信企业的准入,中国放宽印度制药业的准入。在双方的强势产业,比如化工与炼油,应创造条件促进并购与合作。

长远看,只有加大互补性,中印才会有更多合作、更少竞争。随着两国产业的不断整合,最终将创造出一个有26亿人口的共同市场。(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