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中青报:“募捐者如约还款”的温暖启示

张海英 
2015年05月14日06: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募捐者如约还款”的温暖启示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款拯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并郑重承诺3~5年内还款,当时几个月就募集到数十万元。时隔3年,曾给许涛捐过款的某集团战略规划部经理曾鹏宇5月12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收到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还多出10%利息。这一践行承诺的举动感动了不少网友,他们纷纷为许涛点赞。(《法制晚报》5月13日)

  需要别人捐款帮助的募捐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的在网络上求助,有的在街道上求助,感人的例子也有不少,但更令人感动的,还是这位主动兑现自己募款承诺的许涛。据报道,许涛曾在募捐网帖中写道:“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或许正因为这种不太常见的还钱承诺,让许涛3年前短短几个月就收到了57万元善款。

  募捐与捐款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尤其在当下,各种以“募捐”为名的骗钱事件仍不少,这使得陌生人之间很难产生信任感。而且,许涛当初是在网上募捐,由于个人网络募捐还处于法律和监管的盲区,更不容易获得他人信任,但许涛却用诚恳的募捐承诺打动了千余名网友并获得了捐款。更令这些捐款网友没有想到的是,许涛最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兑现当初的承诺。

  现实生活中,既不乏拿到捐款后消失的募捐者,也不乏乱花善款的募捐者,这些现象无疑都在损害人与人之间来之不易的信任,也损害了公益慈善事业。而许涛却通过“如约还款”树立了不一样的“募捐者”形象,此举不仅温暖了帮助过他的好心网友,也温暖了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公益慈善。当然,也带给我们一些温暖的启示。

  比如,募捐者应该通过诚恳的募捐承诺去赢得公众信任。尽管很多募捐者也会作出承诺,但是否像许涛这样诚恳,是否有勇气有能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再比如,能否把募捐承诺升级为“募捐合同”,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其实,募捐者与捐助人之间本来也是一种合同关系。如果募捐者通过一种正式的合同去募捐,把自己的承诺全部写进合同,供大家监督,相信有助于赢得更多人信任,从而获得更多捐款。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