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县市级应防止“塌方式腐败”

郭云凯

2015年05月12日09: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有媒体梳理后发现,从去年2月底到今年4月,一年多时间内,从中纪委等权威渠道通报的消息中,至少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这既表明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也说明管好县委书记、净化县级官场政治生态,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县委书记在干部序列中不过处级,但每个县委书记辖下,都动辄对应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口,其权力行使、资源掌控从生活到生产,空间巨大。级别不高,但权力不小,腐败的风险也不小。

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县级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县委书记,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造成塌方式腐败。甘肃省华亭县原县委书记任增禄收受贿赂991万元,另有411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该案牵涉129名华亭县官员,几乎覆盖了该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各乡镇政府机关。此前,安徽省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起诉书涉及66名行贿者,几乎覆盖萧县所有的乡镇和县直机关,以及该县四大领导班子。一个县委书记落马,牵出数十甚至上百官员,此类现象近年来并不少见,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从腐败案例来看,一些出问题的县委书记,其权力一家独大,从人事、财政到项目决策、工程建设,都能一锤定音、说一不二,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养成了独断专行的霸王作风。一位落马县委书记就自陈:县委书记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只要我一张口,下面没有常委敢说话的。一人权倾一方,其他人则是“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难,同级监督太软”,从县里到乡镇,各级干部都追着县级书记跑、围着县委书记转。畸形的权力生态之下,上梁不正下梁歪,势必酿成“一挖一大片,一提一大串”的腐败恶果。

“郡县治,天下安”,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是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这一角色,承担着繁重任务,责重权大,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围猎”。应当看到,县委书记队伍的基本面是良好的,大多数县委书记能够廉洁奉公,勤恳敬业。但县级存在的腐败现象,也以问题倒逼的方式,要求不断加大干部管理、权力制约的力度。此前,中纪委、中组部曾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权改革试点,以规范县委书记权力。通过制度完善,探索县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新路径,将会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和寻租,让“大权在握”的县委书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而逐渐净化县级政治生态。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县委书记们座谈时,语重心长地寄望县委书记: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对县委书记们而言,心中有戒、严格自律,是增强反腐免疫力的基本功。真正树立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同时发挥制度反腐的威力,才能有力遏制县级腐败问题,使反腐败斗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