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梁子叙:文件原地“转圈”7天也是作风病

2015年04月30日14:51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梁子叙:文件原地“转圈”7天也是作风病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印发文件会签时间过长,文件修改、审核、报批环节工作效率低,对文件是否落实到位缺乏经常性督促检查等问题。(4月29日中国政府网)

  公文工作的效率直接体现着行政组织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公文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涉及领导、机关和各层管理人员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提高公文工作效率,应从精简机构、人员培养、制度完善、科学建设等方面,寻求从根本上突破公文工作效率瓶颈的对策。

  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凡事越来越强调程序,这固然是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但什么程序是合适的,哪些程序是可以修改和灵活调整的?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公开场合强调,通过的文件都下了很大功夫,出台的措施也都比较“实”。“今天在座的都是国务院领导,确定通过了,就别再在各部门‘打转’了。”因此,李总理总理给各级领导干部也明确了,只要文件在不涉密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且合理合法,这样的文件大不必在原地“转圈”了。

  按程序办事固然重要,但部分领导干部拿着文件签批的权力,让惠民文件放在手里一拖再拖,导致惠民政策迟迟不能落地。这样的领导俨然把“按程序办事”当作自己“不作为、慢作为、怕担责”的挡箭牌,这其实也是一种“作风病”,抛弃的是时间观念,影响的是工作效率。

  曾经有报道称,县级政府向机关、部门和乡镇传达文件一般7~14天集中进行一次;乡镇(办事处)向村委(居委、社区)传达文件,一般每个月集中进行一次。正常情况下,一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普发性文件,从下发到层层传递到基层,最少也需要70天左右才能传到。试想,如果每一份文件,从中央到地方都需要如此多的程序和时间,国家惠民政策如何让群众“受惠”?

  文件原地“打圈”,有程序的问题、各种人为的因素及利益的考量,但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作风问题。积极稳妥落实上级文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目的是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实惠。但是,因为有些干部“走形式”、“打折扣”、“不落实”等,中央政策难以早日惠及基层百姓发挥应有的作用。

  畅通政令,不能等、不能拖,必须从“心为民所系”的宗旨出发,强化监督和问责。“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百姓对政令不通的形象说法。说到底,文件“转圈”现象其实质也是一种作风病,切不可轻易放过,更不能袖手旁观,听任有些地方部门随意肢解中央政策、蚕食民众权益。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