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不强求的学员与严把关的驾校都是好样的

段思平

2015年04月23日14:1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学车这种事,真的是不能强求啊,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开车。你决定不学了,我也放心了。”近日,湖北武汉市某驾校的张校长,握着网友王女士的手,松了一口气。从2001年到现在,王女士已经交了5次学费,每次都只是考过了科目一。昨天一早,她果断跟教练说,不想学了。校长一口就答应了,并马上退回学费。(4月22日《楚天都市报》)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拿到驾照,走进驾校学习驾驶。每个人的禀赋迥异,拿到驾照的周期也不尽相同,有几个月速成者,也有几年苦熬者。王女士考了14年之久仍未过关,虽然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也充分说明:学车的人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开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笃定掌握的技能,确有人因心理素质差等原因不适合开车。

对于王女士来说,如果其非要坚持做自己不适合的事,大可继续与自己较劲下去。但以她的“开车天赋”,就算某一天侥幸拿到驾照,上路之后也不免成为“马路杀手”。因此,她出于良知从来不钻空子、不走捷径,出于自知之明主动放弃,并非怯懦无能,而是对自己与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驾校而言,让王女士继续学下去,当然也可以照收学费、补考费,并不影响盈利。并且,近年来“驾考腐败”层出不穷,驾校通过利益交换助学员作弊通过考试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但王女士报名的这家驾校,并没有采取“花钱包过”等方式保王女士过关,并且善意地劝说王女士放弃,这种对规则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也同样值得肯定。

当然,在对不强求的学员与严把关的驾校点赞之余,我们更需呼唤一个能最大程度消除风险的合理机制,从源头上阻止不适合开车的“王女士们”将车开上马路。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比如在德国,考驾照只有5次机会,如果考3次还没有通过,就会被送去参加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最后2次考试机会。

其实,很多不适合开车的人,主要是在心理素质上不过关。如果我们能设立驾考心理测试制度,将心理素质达不到开车标准的学员列入驾考黑名单,就可减少“马路杀手”产生的概率,也能让不适合学车的人及早放弃、避免浪费时间。这无论对于公共安全还是学车个体来说,都将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