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京报:私家车“转正”专车不是问题

刘远举

2015年04月22日09:20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私家车“转正”专车不是问题

  当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安全隐患,社会现实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就不该是社会、市场、技术去适应僵化政策、僵化思想。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政策本身。

  4月15日,全国“专车第一案”,再次把专车这个新事物抛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专车的态度,总体上是支持的,不过从中央到地方,也有不少差异。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私家车当做专车这个现象的性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所谓黑车,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其没有记录,缺乏安全保障。以前的种种禁止私家车的政策都是基于以上理由。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公允地说,禁止私家车运营,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性政策。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专车服务,不但司机需要接受专车平台的资质审核、满足驾龄、犯罪记录、违章记录的审核。而且,每一笔业务,从司机、乘客的姓名,到上车与下车的时间、地点均有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专车平台方还为乘客提供了巨额的人身保险。可以说,现在的专车,即使车是私家车,但在安全性与可靠性上已经有保障了,至于服务,则更好一些。

  专车虽然好,但与出租车一样,要打得到才行,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但是,专车的供与消费者的求之间,还存在一个问题。

  如果按平时需求的数量来定,出租车的生意倒是好了,不过,却会导致出租车挑活、拒载,消费者在高峰期打不到车。甚至因为生意好了,高峰时期堵车,出租车反而不出车,进一步加大高峰期的打车难。专车实际上是一种高档的出租车,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也会出现平时很多,高峰时期打不到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需要一种灵活的机制,平时生意不好,车辆自动退出市场,而需求高峰的时候,生意好了,则加入出租车市场,提供额外的运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私家车无疑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蓄水池。而且,私家车本身是车主自用,保养、维修,这些费用都已经在车主的预期支出之中。也就是说,私家车从事运营的成本,仅仅是多开几公里的油钱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磨损,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边际成本极低,从而价格也能相应低一些。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带来的分享经济的本质在正在于此。

  实际上,技术的发展,不但解决了消费者的安全问题和打车高峰时段难求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私家车运营的法律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专车服务中,提供车辆的是汽车租赁公司,提供司机的则是代驾公司。从法律角度看,消费者是分别与汽车租赁公司、代驾公司订立两个合同,让代驾司机开着租赁公司的车,接送自己,整个业务的流程是完全合法的。之前,要订立这两个合同,操作繁琐费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上点击几下,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市场有强烈的需求,而技术又提供了可能性,自然会驱动企业家与创新者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这个法律关系并未得到各地相关部门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是打法律擦边球,虽然法条上没问题,但却实质性违法。虽然,严格来讲法条是执法的标志,不存在所谓“实质性违法”的概念,但在这种态度下,各地交管部门严查专车。

  所以,当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安全隐患,社会现实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各种严厉的数量管制政策、资质审批政策就已经与现实脱节,阻碍了社会福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就不该是社会、市场、技术去适应已经过时的僵化政策,僵化思想。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政策本身。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