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京报:称举报人“叛徒”也是种“言语腐败”

2015年04月22日09:1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称举报人“叛徒”也是种“言语腐败”

  一些官员“言语腐败”的大行其道,与经济腐败一样不容忽视,它产生的负面效应绝不止于舆论影响,还有对法治精神的踩踏。

  经常在地下酒窖“上班”、主政泉州时与商人过从甚密、出事后司机自杀未遂……上个月被中纪委通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福建首虎”徐钢,日前被媒体聚焦。据新京报报道,2012年时任泉州市委书记的徐钢因遭举报,在泉州一次老干部座谈会上,公然称泉州有“叛徒”举报他是大老虎,“如果不是我的身份还在,我就要和你单挑。”

  徐钢将举报人称作“单挑”,让人瞠目,也易让人想到南京市原市委书记杨卫泽——他落马前面对落马传言,曾群发短信“辟谣”称“国内的网络比文革大字报更险恶……井冈山斗争历史和其精神,使我更淡定更从容面对任何敌对攻击、恶意中伤和传谣惑众”。只不过,无论他们澄清时多么笃定、语气多盛气凌人,最终仍难逃恢恢法网。这既暴露出其表演性的人格,也将“言语腐败”这一病象呈现于公众面前。

  所谓“言语腐败”,也即带有腐败表征尤其是违背法治精神的言论、表态,乍看起来,它跟行为层面的腐败尚有距离。但从官员话语流露出来的情绪、意志看,这种“言语腐败”亦值得警惕,它或是发掘腐败的引线。

  可能有人会说,官员放出这类狠话,意在掩饰其内心的仓惶不安,色厉而内荏不足为道,其实不然。言为心声,尤其是很多即兴随口的言语,也是思想、行为的征兆。有些位高权重的官员在台下说什么、怎么说,往往可从中发现行为举止的蛛丝马迹。现实生活中,言语逾矩带出腐败行为暴露的例子并不少见。

  徐钢听闻有人举报,不是“内自省也”,认真检视自身行为是否触犯了党纪国法,却明目张胆地表示要“单挑”举报人,此举不仅仅是对监督的抵触,更是种赤裸裸的威胁。事实上,徐钢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据报道,2008年底,因徐钢的朋友与一蔡姓商人有经济纠纷,徐钢就指令有关部门以涉黑、涉嫌非法经营公开调查蔡姓商人。他的奇葩言语,其实是对这种悖逆法治正义做法的顺承。同样,“正气凛然”的杨卫泽也没笑到最后,当初的豪言壮语也成了坊间笑料。

  本质上,这些贪官的“言语腐败”无论是斥人还是自辩,普遍都倚仗着权力的威势,其共同特性就是恣意狂言,罔顾法治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部分官员的大言炎炎,特别是“言语腐败”,都该被视作按图索骥的反腐线索,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当然,一些官员的“言语腐败”也与现实中群际话语权不平等有关系。有些官员凭借先天充裕的话语权,可以随意改变词语的涵义,甚至指鹿为马、操纵人心,“冠恶行以美名,冠善行以恶名”;而一般公众出于良知奋起举报,却常被污名化和遭打击报复。这种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扭曲畸变,也在滋养着“言语腐败”的生成。

  说到底,一些官员“言语腐败”的大行其道,与经济腐败一样不容忽视,它产生的负面效应绝不止于舆论影响,还有对法治精神的踩踏,对民间抑制着的正义的戕害。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说的,“当我们发现我们都是真诚的,当我们的官员不胡言乱语的时候,那我相信,我们的企业界,其行为都会有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根本,就指向对法治规则的尊崇。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