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霍计武:文明祭祀打造“清明”生态

2015年04月03日11:03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霍计武:文明祭祀打造“清明”生态

  清明,只有在慎终追远中拥抱现代文明,让古老的传统节日与时俱进,凝聚价值共识,才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的成色,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4月3日共产党员网)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通过祭祖、扫墓等最朴素的祭拜方式,寄托哀思感恩先祖,远足踏青、亲近自然。

  如今,随着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更加重视、低碳生活方式渐入人心、政府对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作风的不断提倡、百姓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需求日益强烈,清明祭祀的方式更加文明“绿色”,清明节也变得更加和谐“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虽经历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更迭,时至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扫墓祭祖、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习俗。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传统节日包含着民族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国家将“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将节日和假日融为一体,积极打造氛围浓厚的文化生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也必将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往清明时节,烧纸焚香祭奠之风盛行,人们多在大街小巷、路口、野外墓地烧纸钱、放鞭炮,火光冲天,烟雾弥漫。这种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祭扫方式,不仅破坏了清明节应有的宁静和庄严,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自然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等方式去寄托哀思、表达对先人的怀念。“绿色低碳”的祭扫新风不仅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也让人与自然的相处在这个节日显得格外和谐。

  寒食节是为纪念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而设立,后与清明节融合。相传,介子推抱母葬身火海前曾留诗曰:“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为千百年来百姓的期盼。清明时节前夕,各地也纷纷发出禁止公车祭扫的通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切实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以廉洁、简朴清明节为契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最近,被多家媒体集中报道的来自宜昌的现年76岁的藏族阿妈次仁卓玛,义务清洗宜昌烈士陵园长达11年之久。每年清明前夕,老人都会提着20斤重的水桶,踏着100多级阶梯走上纪念台,用牙刷将英雄纪念碑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刷洗干净。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感恩,无声无息地让我们懂得:过去不能被忘却,先烈不能被忘记,党恩不能被忘怀。清明之际,也不要忘了去烈士陵园去缅怀和纪念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先烈们,让清明习俗、清明祭扫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行,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同行。

  清明之际,需缅怀先人,更要慎终追远。我们在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寄托哀思、净化心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一定要尽一己文明之行、合众志成城之力,助力打造融“清明”文化、自然、政治、社会于一体的良好生态,从而为建成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