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环球社评:构建大国心态是中国的一场硬仗

2015年04月01日09:3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缺大国情怀这个元素的。古代中国一直称自己为天下的中心,视周围世界为蛮夷。东亚地区围绕中国有时断时续的朝贡体系,万邦来朝是中国人心中“盛世”的标志性景象。

中国社会需要从历史悲情重回大国情怀,但不是要再次掉入封建式的帝国自大。我们需要有与中国作为现代崛起大国相称的国民心态,而这当中的最大障碍就是近代中国遭欺受辱留下的阴影,以及它与古代中国辉煌之间巨大反差带来的困惑。

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要让社会心态的调适追上这个速度不是件容易事。比如中国在不久前还是最大的净受援国,今天国家虽然强大了,但发展不均衡,一些省区仍有不少贫困现象。舆论对国家开展对外援助常有微词,致使政府在对外援助这种本该大力宣传的事情上被迫低调,有时“只做不说”。

再比如民众在对外摩擦问题上非常敏感,常常要求政府“只赢不输”,甚至“只进不退”,这极大限制了国家开展外交的灵活性。有时候一些小国领导人做针对中国的示强表演,也会让我们很生气。从官方到民间,有一句话过去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就是:外部的某个挑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必须不断在精神上走向强大。这种强大决非仅仅来自领导层的意志,民间的心理成熟构成了它决定性的底蕴。

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获得震动世界的初期成功,到昨晚有47个国家申请加入,这大大超过了美日主导的亚开行的起步。仅仅这一件事,就在把中国朝着“真正大国”的地位推。然而加入的国家越多,围绕亚投行今后的事务越“人多嘴杂”,中国赢得“一致掌声”越不现实。我们很快会感受到国际多边银行“主导者”的那把交椅多么“硌屁股”。

其实亚投行能够成立,这本身对中国就已是大好事。但当今世界的好事越大,注定麻烦越多,而且任何“领导者”都休想“赢者通吃”。越是大国,越遭埋怨,越干好事,越被挑剔。

中国社会曾长期处于国际主流事务的边缘位置,我们质朴,诚实,看重荣誉,也难免有时“认死理”。然而做大国是“复杂运动”,它要求我们要有韧性,敢进敢退,拿得起放得下,最终不在朝向四面八方的接触中消耗自己,而是赢得总得分的胜出。

中国必然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但这不等于“吃亏”。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额持续增大,我们从世界健康秩序的获益面同步拓宽。中国今后不能在外援等方面算小账,我们的胸中应是一盘中国与外部世界共赢的大棋。

分享世界“领导力”有许多将要付出的代价。但中国发展是惯性的,我们既无缩小国家实力的退路、也无永远“韬光养晦”下去的逍遥选择。做大国很累,我们既要劝别人,更要劝自己,有时不得不“难得糊涂”。否则我们就会有较不完的真,生不完的气。

像中美俄这样的大国,实际已不存在可以扳倒它们的外部力量。它们真正的对手其实都是它们自己。国家与人一样,离不开精神的“修炼”,我们从外部很容易看到其他大国的弱点,而我们自己又岂能完美无缺。让公众的主流思想方式和集体视野与大国使命相匹配,这是中国社会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