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每日电讯:别任由政务APP“僵尸”浪费公帑

蒋璟璟

2015年03月24日09: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政府部门频频“试水”移动互联网。仅最近两年,北京全市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不过,记者体验17款政务APP发现,这些APP的下载量“冷热不均”,有的仅有几十次下载量。一些政务APP更新不及时,或者在手机系统升级之后无法使用,成了实质上的“僵尸APP”。(3月23日《新京报》)

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政府部门纷纷试水政务APP,是一种不难理解的积极尝试。此类项目不仅将公共职能延伸到了移动网络,也展示了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意识。但是,在数字办公、线上履职等新词成为流行趋势,各式各样的政务APP大量推出,无疑就有跟风的嫌疑。正是基于此,我们看到诸多政务APP或者无人问津,或者沦为“僵尸”,可谓光景惨淡。

事实上,政务APP的遇冷,并不太令人意外。从其出身上看,这类APP更多还是试验性质的。它们多数不是诞生于成熟的思考以及严谨的评估,而只是一种从众心理下的粗糙产品;而就其功能而论,看似新颖的各类政务APP,其实并无太多的独特性,多数时候只是在复制、搬运着官网平台的信息或旧功能……一个令人焦虑的现象在于,当职能部门言必称“移动互联”时,很多部门似乎只是在追求一种框架式、形式意义上的存在,而并不真正在乎形式背后的实质价值。

各式各样徒有其形的政务APP,所折射的是职能部门对“移动互联网化”的某种误解。即简单地将是否推出政务APP当作转型升级与否的标志,却忽略了“移动互联网化”更重要的内涵——开放、分享的精神特质以及联通、整合的实现路径。不少公共职能机构,不愿意分享资源,利用业已成熟的流行软件来服务公众,反倒不惜重金另起炉灶,来进行一场成败未知的冒险。可以说,各行其是的政务APP,所寻求的还是一种排他性、封闭式的公共身份。

从前期开发到运营维护,政务APP烧钱不可谓不多。公共职能部门推出政务APP,却任由其荒废破败,实在是巨大的浪费。政务APP的推广和维护,都不是传统职能部门的长项。与其“勉强自己”,还不如借助市场之力,在那些主流手机应用内分享部门资源、拓展公共服务。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当然也可以包括购买移动互联网服务。这种“购买”,多数时候甚至无须财政买单,因为公共服务的转移,本身便能为承接平台创造利益。

政府职能“移动互联网化”,无疑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政府部门固然可以跃跃欲试,但在此过程中,也要对投入与产出有更多权衡,要考虑财政投入的效率。终究,只有尊重市场格局、善于整合借力,才可避免政务APP沦为“僵尸”的尴尬。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