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民晚报:《平凡的世界》让谁反思?

张晓然

2015年03月18日15:28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跟着电视剧又引发热议,不免让文学家们心酸。作为艺术的基石,文学这些年越来越“平凡”了,所以让没有文学的真人秀大行其道,让缺乏文学营养的影视剧充斥银幕、荧屏。而一些“文化人”辩解,文学以前过热,不正常,现在是回归到它的本位。瞎话!过热并非文学热,过冷,却是文学冷。

近日,当年曾叱咤文坛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陀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坦言:路遥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发表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但当时对他的评价“我觉得是不公平”的。这使得我们现在“有机会用另一种眼光去重新认识和检讨我们80和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问题、经验和教训”。

小说《平凡的世界》虽然荣获了1991年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但路遥的价值在当时的文学浪潮中,并没有得到文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认识。因为他的传统风格和缺乏新奇的现实主义手法、毫无花哨的叙述文字,都使当时“现代派”话语权强势的文学圈与年轻读者对之嗤之以鼻。在反思中,李陀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界隐秘:顶着“新潮批评”桂冠的评论家群体,和他们结成“死党”的编辑群体,当时决定了谁的写作是“新”的,可以力挺;什么样的写作是“过时”的,可以忽视。尽管路遥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但显然不在这个圈子里。是那个同盟实际上掌控了国内文学的发生与进程,使文学迅疾靠向新浪潮。读者基本被牵制。时至今日,读者累了,文学市场累了,国内文学的“现代派”也累了,国内文学的航船也搁浅了。

商业文学应运而生。郭敬明以及大批网络作家,吸引了海量青年读者。而商业文学捡起的,正是长期被忽视的现实主义文学“古董”:人物、故事、戏剧性、情节悬念等等手法。但可悲的是,像《平凡的世界》这样通过人物刻画、情节结构、个人生活体验带出深刻内心激荡与独立思索的文学构建,却再难见到了。

我仿佛听见李陀在反思自己那一代文学先锋。当时,他也在颠覆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的精髓,是否在一次次勇猛的颠覆中,消失了呢?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