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北青报:“政府出手”是保增长定心丸

本报特约评论员

2015年03月08日09: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两者的关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互相补充。今年经济运行仍必须以改革为抓手,以释放市场活力为重点,“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就能充满勃勃生机。

李克强总理昨天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国经济一定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很多财税、金融政策,宏观调控工具,我们还没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的。

总理所说的“我们会出手”,指的是政府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来刺激经济,这种手段通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与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形成对应关系。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后,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导经济运行已成为共识,但这并不排除政府在经济出现异常情况时,使用“看得见的手”来干预经济。即使是在西方发达的经济体,面对经济异常政府出手干预也是常有之事,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里,3次推出的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为了救市需要而伸出的“看得见的手”。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速减缓的趋势,去年的GDP增长幅度为7.4%,尽管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但在几年时间里,GDP就从以前10%左右的增幅下落到目前的状态,还是颇让人不安。现在GDP不再是政府工作的指挥棒,但GDP下跌意味着城乡居民就业困难,收入在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在减少,导致民生保障运转不灵,这种综合压力会随着GDP增速的减退而加大。最近一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再度启用“看得见的手”,即出台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上行抱有热切期待,这种声音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也能听到。

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不断推进,但中国的市场毕竟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于经济的管制和干预一直存在。这使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高速度,但经济增效的质量不高,并产生了一系列次生问题,最严重的是使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受到了削弱,市场能动性不再灵敏。本届政府组建以来,坚持收缩政府管制、干预市场的“看得见的手”,希望以此来换取“看不见的手”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但是,这不意味着“看得见的手”一点也不能动。去年以来,政府因应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的趋势,“看得见的手”施展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从去年上半年的定向降准,到去年下半年的全面降息,再到今年2月全面降准和全面降息双管齐下,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也获批上马,这些政策的运用,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两者的关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互相补充。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双引擎”概念,即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和一个治理能力强的政府,都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尽管下调幅度较大,但由于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复杂,要完成这个目标,难度依然不小。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双引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出手”是在充分估计经济运行困难的基础上,给全社会提供的经济保增长“定心丸”,表明中央政府对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目标有充分的信心。

当然,中国不会改变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回到用政府管理和干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方面充分预估了今年可能出现的困难,一方面提出了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的要求,特别强调要积极培育“众创空间”,让万众创新、草根创业所释放的市场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经济运行仍必须以改革为抓手,以释放市场活力为重点,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就能充满勃勃生机。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