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长江日报:这个社会的道德没那么脆弱

杨于泽

2015年03月03日10:11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这个社会的道德没那么脆弱

  2月26日,河南清丰县返乡大学生孟瑞鹏勇救俩落水儿童,不幸溺亡,被救儿童父母一口咬定大学生与儿童一同落水,而且是肇事者。网上人们呼吁尽快查明真相,有人将此事比作数年前的“彭宇案”翻版,称其最终结果将影响“以后敢不敢救人”。

  救人者救人的事实得到承认,这是一个很低的要求了。现在很多人认为,这种很低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关系到以后人们“以后敢不敢救人”。按照个中逻辑,一旦人们不承认见义勇为者救人的事实,社会道德就会走向崩溃,救人助人的事就很难再见到了。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真的,相当认可其中的逻辑,但这只是一种典型的人云亦云。它的最大错误,在于将寻求见义勇为的事实真相与人的社会良知、道德价值追求及其实践绑架,为人的良知和道德实践设置了某种虚妄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一种利他主义道德,据伦理学的研究,自从人类组成社会,利他的道德就成为人们的某种义务。甚至在某些动物社群,动物们也要遵循合作、利他的道德律令。通过人类的自省,道德变成了人类个体的良知和康德所谓“心中的道德法则”。

  见义勇为者帮助了被助者,这一事实不容抹杀,若是真相未明,有关部门有义务查清事实真相。但寻求真相与社会道德是两码事,道德出乎人内心的自觉,而真相是道德事实发生后衍生的一个问题。真相需要查清,但在查清真相之前,良知还在人的内心,社会道德义务也没有被一笔勾销。

  所谓英雄寒心的说法,认真分析起来,更像是一个逃避道德义务的借口。据史书记载,曹操在逃离董卓魔爪途中过故人吕伯奢家,吕家准备杀猪宰羊好好招待,反被曹操误杀全家。此故事流传千古,而且曹操还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中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道德崩溃。

  这并不是说真相并不重要,人非神非圣,其善意需要社会的善意回应。孟瑞鹏勇救落水儿童,好在现在真相已经大白,不过当初被救儿童家长反咬英雄一口的做法,的确有害于世道人心。但与其说它让牺牲的英雄心寒,还不如说,它让一些旁观者找到了“以后敢不敢救人”的借口。

  能够证明这仅仅是一个借口的,是真相本身并不那么确定。在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彭宇案”中,舆论一直相信彭宇是助人为乐者,但后来真相大白,原来是彭宇的确撞倒了老太太。孟瑞鹏勇救落水儿童,真相的确曾经有待澄清,但在有关部门查出真相之前,除了当事人和知情者,舆论其实不必急着站队。

  真相如何,也不应影响人的良心与“心中的道德法则”。真相不仅存在两种可能性,而且有可能永远求之而不得。当代社会,除了目击证人,还遍布摄像头,但总有目力和监视不达的盲区,则真相有可能永远不会呈现。但社会的道德法则仍在,人类社会的存续,证明多数人还是在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恩将仇报不是没有,但善有善报肯定更普遍。“不敢”见义勇为,根源不是社会总体缺乏善意,而是个体内心的自私。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