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徐甫祥:颁不出去的“见义勇为奖”竖起一座丰碑

2015年02月15日08:38 |
小字号
原标题:徐甫祥:颁不出去的“见义勇为奖”竖起一座丰碑

后排左起依次为童建国、李中、徐哲麟、代泽伟。前排为3个被救的儿童。(资料照片)

  后排左起依次为童建国、李中、徐哲麟、代泽伟。前排为3个被救的儿童。(资料照片)

  文/徐甫祥

  2月11日,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委、区政府下文,授予1月25日在诗墙公园勇救3名落水儿童的徐哲麟等7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奖金。可是7人均不愿意接受,没有一个人走上领奖台。(2月14日《光明日报》)

  湖南常德上演的这场生命大营救,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温暖的一幕:7名路人,分别来自北京、安徽、常德。他们中,有企业家、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在面对3名孩童发出生命的呼救时,没有犹豫,从跳水救人、接力拉人、到人工呼吸,终于赢得了时间,为溺水儿童打开了生命通道。

  在溺水儿童平安脱险后,疲惫不堪的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默默离开。孩子家长好不容易拉着其中两位父子,请他们留下姓名,却被他们悄悄溜走。后来,通过记者的帮助,他找到了四位救人者,但他们商议的结果,只是接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与3名孩子合影留念。

  更感人的一幕发生在颁奖一刻:分别拒绝了孩童家长感恩要求的他们,又一次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拒绝走上领奖台。他们拒绝领奖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什么能比将人救活这样的奖励更重。一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语,传递的却是人性的光辉。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7名救人者没有瞻前顾后的片刻犹豫,更没有沽名钓誉的名利羁绊。他们说,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是渗入我们骨子里、血液里的基因。笔者相信,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确实赋予了他们这样一种本能,那就是在别人需要时,挺身而出。

  据媒体报道,这些救人者之所以能有如此壮举,并非偶然,而是在过往经历中就善行不断。救人者之一童建国的妻子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见义勇为的事情,他没少做。1988年,乘车从长沙回家途中,遇见小偷偷乘客钱包,他勇敢上前将小偷制服。可见,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面对荣誉时默默退让,并非人性光辉的偶然闪亮,而是凛然正气的必然体现。

  曾经在网络上,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冷漠,也见过了太多的无助。其实,那不过是生活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概率,只是被网络效应放大罢了。这7名拒绝领奖、甘当无名英雄的救人者,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当然,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

  正能量是需要传递的。为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媒体,在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以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去颂扬这些无处不在的、默默无闻的、普普通通的英雄们,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正气,才是社会的正能量,才是引领时代前行的一盏盏明灯。

  7名救人者的壮举,温暖了一个城市;颁不出去的“见义勇为奖”,则竖起了一座丰碑。希望这座耸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能感召更多的人们,去传递善行、传递美德,让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暖。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