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靠啥吃啥”使国企公产沦为私产

2015年02月12日00:03 |
小字号
原标题:“靠啥吃啥”使国企公产沦为私产

  截止2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全部公布了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中央巡视组发现,形式多样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问题已成国企通病,领导亲属“靠啥吃啥”成为国企潜规则。(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巡视组指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感到惊讶。事实上,近些年来,国企逐渐沦为灰色、黑色利益的黄金地带,财务经营混乱,任人唯亲大行其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领导亲属“靠啥吃啥”潜规则横行,使国企成了人人意欲染指的“香饽饽”。而某些国企领导,视企业为私人领地,安插亲属、中饱私囊不在话下。在一些国企内部,子承父业、侄承叔业所在多有。国有资产本是公共资产,国企本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经营性机构。但混乱的国企管理生态使国有企业沦为某些领导的私人领地,使公共资产沦为某些人的私产,使国企内部职位沦为私相授受的“禁脔”,也使国企凝结为一个个牢固的利益集团。

  国企何以陷入此番境地?表面上看来,是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位所致。的确,在国家机关,虽然监督也有盲点、管理也有疏漏,但总的来说监督方式相对丰富、监督层级相对多元,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纪委监督等监督手段,使得腐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一定的困难。而对于国有企业,监督方式相对贫乏,主要为财务审计;监督层级相对单一,主要为上级监督,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内部腐败风险较小、手段较多,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企内部混乱的管理生态。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监督单一、缺位仅仅是国企乱象一个较不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笔者看来,国企乱象的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国企以及国企领导的双重身份。理论上,国有企业既肩负着实现资产增值的经营性任务,又肩负着公共资源配置与社会调节的行政性职责。而国有企业领导则脚踏政、商两条船,既是行政序列中的官员,享受着政治权力,又是企业管理者,享有政府官员没有的经营性权利。国企身份的模糊使国有企业掌握着巨大的资源,腐败空间巨大。而国企领导行政官员的身份与特权客观上淡化了他们经营的责任,导致他们对上不对下,对企业的经营没有如民营企业家一样切身的责任感,在现实中,国有企业的领导往往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调动,而调动的依据并非经营业绩,而是上级领导的意志。同时,经营的权利又使国企领导的行为少了许多约束,多了许多便利。加之监督的单一,国企乱象的蔓延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一些国企领导正是利用其双重身份谋取私利,他们以行政权力攫取垄断利益,再上下其手,通过亲属参与、暗箱操作,将垄断利益转化为私人利益,通过这一流转过程,行政权力被转化为私人利益。而国企内部之所以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国企内部管理者职位可以转化为行政序列的官员职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表面上看来,他们谋求的是经济利益,实际上经济利益之外,他们的目的还有公共权力。

  前些年,为了激活国有企业领导的经营积极性,国家采取措施以高薪为手段激励国企领导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然而事实证明,在政商关系无有改变、国企领导双重身份不加调整的情况下,高薪只能养成一个权贵阶层,一个手握政治权力、享受高额薪酬的食利阶层,对国有企业的保值与增值实际上并没有关键的作用。

  所以,若治理国企乱象,强化监督之外,至少要厘清国企领导身份的模糊性,在赋予他们经营的便利性的同时要强化他们的经营责任感,使他们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者,而非身在商而心在官的身份模糊者。

  文/岳乾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