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陈家沛:职称评定需要接地气

2015年02月10日09:59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陈家沛:职称评定需要接地气

  2014年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2015年2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现行的职称评定,问题非常多,除评审黑幕外,最不科学的制度设计无疑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行业与岗位,论文至上,“鸡与鸭”相比,是一大“看点”,高校尤其将此演绎到了极致。湖北高校此次进行的改革,因为制度设计上接地气,初步体现出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让人看到了它的公平性。

  首先、这样的设计符合统计学原则,增强了公平性。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如果相互之间要进行对比以便决出高下,就必须保证公平性。如此,可比性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原本就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以及社会服务和推广等种类,那么教师在评定辞职的时候,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条件要求就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在同一岗位系统内部进行PK,,才具有可比性,也才能保证它的实际意义,从而确保其公平性。分类评定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统计学原则。当然,因为是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论文作为一个因素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同岗位论文的权重显然应该有较大的差异,比如那些科研为主的教师论文与教研成果第一那是没有问题的,而其它岗位的教师论文的权重就应该低许多,让其主要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不同岗位的教师扬长避短。一个人要做好事情,有所作为,扬长避短是最基本的原则。而长期以来的职称评定制度恰恰是让人扬短避长,这其实是违背规律的。让人想做与能做的事无法全身心去做,无能为力或不是所长的事却不得不要勉为其难。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学校教师的工作岗位原本就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以及社会服务和推广等种类,各类岗位的工作侧重点不一样,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与考核自然也就不一样,这才可能做到让每个教师扬长避短,各展所长。

  最后,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不同岗位教师的积极性。现行制度导致了“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的乱象,不仅催生了学术泡沫,加剧了论文垃圾,而且导致教学、服务、推广等“公家田”的荒芜,受害的是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是整个社会。分类评定,则让每个岗位上的教师都有盼头,都可以大展拳脚,从而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益的也是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以及整个社会。

  有生命力的制度才应该存在。而一种制度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确保它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湖北高校职称评定的改革,正是向这个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因此值得点赞与期待。当然,要彻底打破现有制度的坚冰,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有识之士指出的:如果不打破“高水平“论文数和重大课题数作为国家层面对学校一级的经费划拨、考核考评标准的做法,高校也就无法真正将这样的制度认真执行,那么“好政策惠及教师推动改革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的及时跟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