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叶建明:需注意“工具理性”向熟人社会蔓延

2015年02月05日10:16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叶建明:需注意“工具理性”向熟人社会蔓延

  浙江玉环县1名老人在公路中间摔倒,期间有车辆和行人不断经过,但都只是看看,并没有人去搀扶老人的意思,过了几分钟,一辆白色轿车将老人碾压,拖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了下来。根据监控记录,在老人摔倒以后的8分钟时间里面,有4辆车和23个行人经过。(2月4日中新网)

  这无疑是个让人寒心与痛心的连串画面。倘若这4辆车和23个行人只要有一个把摔倒的老人扶到公路旁边,这位老人也不至于被白色轿车无情碾压,活生生地演出一幕人间惨剧。

  基于陌生人社会的不信任, 基于好心扶老人反被诬陷先例的“惯性联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碰到老人需要帮扶时,选择了回避手段和“工具理性”。无论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一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还是2013年,吉林长春市一位老人在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内因突发脑梗塞晕倒在地,围观市民纷纷排队从老人身上跨过离开;抑或者是浙江玉环县这个事,这些都证明“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具理性”在市民中已大行其道。

  在刚发生的浙江玉环县这个老人被碾事件中,有个细节还需要特别注意:在这23个行人中,有一名女子认识这位老人。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口碑和道德常常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好坏,因此,熟人或者认识的人之间更容易出现帮助帮扶现象。但是,这位女子发现老人是认识的后,却并没有直接帮老人扶到公路旁,而只是”理性“的选择去找他家里人,这让老人失去了免遭碾压的最大可能。当”自我保护“达到了失去悲悯同情与道德自觉的程度时;当“工具理性”竟然已从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蔓延时,我们的社会无疑需要反思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一些东西。

  其实,正如春晚小品《扶不扶》所演的结果那样,扶老人并非就是一个风险活,存心讹诈好心人的老人只是极少数。只不过,在“老鼠屎效应”下,媒体和公众放大了“好心扶老人反被诬陷”的现象,放大了帮扶老人的风险。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纠正这种放大的错觉;需要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好心人无后顾之忧,惩罚见死不救者;需要从宣传上让市民知道“好心有好报”依然还是主流规律;需要让市民懂得人不能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屏蔽自己的爱心与热心。因为,一个温暖的社会,需要爱心与热心的互动,在爱心与热心互动性下,人人都会是受益者,人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反之,如果任由冷漠麻木扩散,受害的会是每个人,毕竟,谁都有老来的时候,谁都可能跌倒在街头。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