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民晚报:从“自行车坟场”说起

谢京辉

2015年02月03日15:1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从“自行车坟场”说起

  最近网上有一则消息:“寒假来临,山东聊城大学校园内废弃的自行车过千辆,这些自行车锈迹斑斑,无人认领,犹如‘自行车的坟场’,景象甚是悲壮。”这种自行车成尸的现象,不仅出现于校园,而且小区、街边也随处可见,只是规模不同,真让人感慨万千。

  记得40多年前,很多人为了买到一辆自行车可谓千辛万苦,为搞到一张自行车票,一般在单位需要排上几年时间才能轮到。不仅如此,还需要花上100多元去购买,这笔钱在每月36元工资的年月中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自行车买来后,人们会用心、尽心地天天擦洗、保养。每周还要大保养,即使挤占掉仅有一天休息日中的半天,也是在所不惜的,所花的精力一点也不比现在保养小车少。

  时过境迁,真是今非昔比,现在发生这种情况,令人费解,也许从中可以悟出一些门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其一,将自行车纳入爱心传递。一辆自行车用上十年八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该让其成为废弃物。很多同学都有用自行车的需求,学校可以倡导将其由师兄、师姐传递给师弟、师妹们,这样既可省了这笔花销,也可积攒人情,还可以传承文明。说不准也能成为爱情的信物,更是物超所值了。

  其二,建立起新的服务业态。不妨开展租赁业务,方便师生用车,成为社会租赁自行车服务的延生窗口。从目前自行车租赁业务看,缺乏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车辆款式过于单调,满足不了多样化的需求,借此机会可以进一步拓展租赁业务。

  其三,进一步发展自行车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这些成尸的自行车大部分较为低端,虽然成本较低满足了部分需求,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如果以全国这些成尸的自行车计算,保守的估计也在成千上百万辆之多,其中所产生的环境成本、生态成本更是难以估算。如果能够注入新技术、新材料,提升我国自行车产业,也许是一次发展的机会。

  其四,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出行。这些成尸的自行车提醒我们,人们依赖机动车多了,用自行车出行少了,可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也在减少。总之,自行车的利用率降低了。对此,我们不妨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提倡自行车运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的新理念、新的生活方式,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自行车坟场”,可能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也会成为往事。但若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爱心意识,促使产业提升,也算是有所收获了。(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