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南方日报:余秀华只是一名诗人

周虎城

2015年01月20日09:43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余秀华只是一名诗人

  余秀华变成了一种现象。当我第一次读到她的诗歌时,便被震撼了。有许多人追捧她,也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学者和诗人沈睿称她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说她不知道这个人。却也有人说你们都没读过艾米莉的诗,怎么能够如此比较呢?其实,只是比较而已,只是追捧而已。追捧一个困守在农村的农妇写的诗,也没有什么丢人的。

  《诗刊》发掘了余秀华,并给她冠名“脑瘫诗人”。有人抗议,说这是歧视。余秀华却说我本来就脑瘫,这是现实。其实,无论是不是脑瘫,余秀华都已经成为一名诗人。诗刊的编辑刘年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刘年是余秀华的伯乐,对于一个专业的诗歌编辑来说,看惯了矫揉造作,听惯了无病呻吟,突然看到那些含着苦难感的诗,被打动,是正常的。

  苦难出诗人,因为苦难也意味着希望。余秀华的诗被人指摘说是苦难鸡汤,何必如此苛责?难道苦难的诗歌一定要是灰色的?难道苦难一定要痛苦着?虽然患有脑瘫,虽然余秀华的生活并不富足,她甚至还得依靠父亲、母亲照顾,但她是诗人。她在《一首麦子》里这样写道:“其实我知道/父亲到90岁也不会有白发/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他有白头发/也不敢生出来啊。”余秀华的诗歌来自对生活的体悟,昔日的苦难带给她的是无尽的创作源泉。

  也许以后她会因为外界的关注而改善眼前的困窘,也许她会名利双收。也许她会因为改善而遭遇抨击,但那些抨击是不是太矫情?谁不希望苦难的际遇发生转变?谁不希望理想春暖花开?余秀华是一名诗人,却也是一名农妇,一名脑瘫患者,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即便是苦难鸡汤,也是来自生活的体悟,来自本真的思考。如果一个诗人能够靠写诗改变命运,获得体面而富足的生活,这一定是这个社会的进步,因为当今时代也需要诗歌、需要文学。即便她以后选择告别诗歌,那她也曾经写出过出色的诗。

  忘却余秀华其他的身份,她就是一名诗人。那些经历于她而言,不过是浩瀚大地的平常罢了。她的诗固然在她的村庄无人共鸣,她的诗固然她的儿子也不读,但她的诗已经拥有了浩瀚大地的浩瀚读者。更多的人是因为她的诗歌而钦佩她,而不是其他。只是因为她的诗歌足够打动人心。

  打动人心的诗,是好诗。打动人心的诗人,是好诗人。余秀华是一名好诗人,这就够了。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