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人民日报:感谢文字

周舒艺
2015年01月19日09: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年伊始,“大地漫笔·编辑丛谈”与读者见面了。为了让编辑跟读者更加贴近,大地副刊开设这样一个栏目,以期成为编者和读者交流的一扇窗口。

  作为编辑,平时打交道最多的是文字。看着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我深深感受到文字的奇妙。在我看来,文字不是冰冷的笔画、方块及其组合,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筋骨的,是充满了力量的。它或许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却永远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与升华。它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慰藉心灵,可以激奋人心,可以净化灵魂。它润物细无声,丰盈起我们整个的精神世界。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渐渐地对文字少了几分敬畏,少了几分善待。当敲击键盘成为一种习惯,却忘记了一撇一捺的书写,甚至把生造、恶搞、扭曲文字的含义当作时尚。遥想古时,唐代诗人贾岛会为了“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琢磨半晌,反复思量“推”和“敲”哪个更好?一字之差,意思迥然。“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恰好刚刚又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在古代有专门给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用的“惜字炉”,原来举凡是写有文字的纸张都不能拿来裱糊、包裹,更不能随意践踏丢弃,必须送到“惜字炉”焚化,此风俗在明清时达到极致。有的地方还成立起“惜字会”,募捐筹款刊印善书,分发给百姓,宣扬惜字理念。千百年前的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该作何思想?

  文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一个最基本的DNA。于是,才有了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世界上有更多的人正在学习中国汉字;于是,在电脑广为普及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文字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防止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于是,才有了许多有温度、有道德、有筋骨、有力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杂谈,在我们的“大地”副刊上与读者见面;也正是因为文字,作为编辑的我们,才有了与那一头从未谋面的读者们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依然天涯若比邻。

  还能说什么呢?感谢文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9日 24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