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有制度防“缩水”

2015年01月14日00:03 |
小字号
原标题: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有制度防“缩水”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以健康和教育为重点,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的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给予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关怀和保障。根据《规划》,中国将推动各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的时间表、路线图,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寄宿条件不足、上下学交通困难、基本教学仪器和图书不达标等突出问题。(1月13日新华网)

  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通过全国一盘棋的规划,依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顺利完成义务教育,这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既然学校要标准化,就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去建设,决不能为了完成规划确定的任务而敷衍标准。时间只有短短六年,为了标准学校建设不走样,必须未雨绸缪,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保障制度,确保标准不缩水。

  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农村标准学校建设,涉及面广,投入巨大,时间紧迫,稍有不慎,就可能敷衍标准。在农村过去的学校建设中,这样的敷衍标准行为并不少见。六七十年代,很多简易乡村学校拔地而起,建设之初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但由于物力财力人力有限,那些标准被一再降低,导致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八九十年代,在举全社会之力办教育环境下,不少乡村学校又经历了大建设,虽然较之过去,校舍设施比过去要好,但依然没有告别薄弱学校命运。有的校舍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但没经历几年,就成了危房。而配套设施也由于因陋就简,结果使用不久就成为废铜烂铁。过去农村学校建设之所以如此,源自很随意,背后则是缺乏制度保障。

  在启动农村学校标准建设中,必须吸取过去的教训,必须具有前瞻性,要让标准成为标准学校建设不可撼动的硬性指标,做到建设过程不走样,验收过程不走样,通过制度保驾护航,切实做到每建一所标准学校,就属于名副其实的标准学校,让孩子拥有教育的一片蓝天。

  既然国家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蓝图,那么地方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调研摸底,尽快制定属地所辖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规划。包括校舍建设与设施设备添置的项目、数量,建设所需的资金,建设进度安排等等,都要有一揽子完整的计划。

  要建立最有效最可靠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建设资金能够如期到位,不因资金缺口影响规划的实施落实。这些年4%的教育投入为标准学校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教育这块巨大蛋糕要切割科学也非易事,因为教育投入的项目甚多,如何保证标准学校建设资金不挪用、不挤兑,没有专项制度来制约,很容易造成资金缺位,资金缺位任何美好蓝图都难以成为现实。

  在标准学校建设工程中,还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管与验收相关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约束主管部门的不当主观行为。在过去一些地方建设合格学校中,少数学校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向社会交账,不惜通过降低标准来达标。一些学校明显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通过更改数据,通过东挪西借设备、图书等方式最终也荣登合格学校名册。而验收部门对此也大多采取默认态度,导致一些离合格学校还有不少差距学校也成为合格学校。在标准学校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建设中的监管与验收,用制度约束主管部门与学校主动摒弃追求政绩观,能够按照标准建设按照标准验收,不让一所未达标的学校蒙混过关。

  建设标准学校,必须站在实现教育公平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来认识其意义与作用,保证标准不缩水则是前提,能够提供这份保证的,只有配套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文/刘和平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