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让座”之辩

2015年01月08日15:12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座”之辩

  徐轶汝

  又是一起引发争议的“让座”事件!

  上海地铁上,一名黄衣女乘客给一名红衣女子让座,后因未获感谢又将座位要回。视频拍摄的是要回座位的片断,黄衣女子显然愤怒至极:“咋这么没素质呢你?你起来!要不然就谢谢我。”边说边拉起对方,红衣女子一言不发,起身让出座位。

  近年来,与“让座”有关的新闻总能轻易引发热议,其中既有“不让座被谩骂、殴打甚至扇耳光”“无人让座,老人怒拦公交2小时”这样令人目瞪口呆的新闻,也有“老人不忍心让年轻人让座,自带折叠椅乘公交”“武汉老人63张笑脸照定格友善让座人”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

  这次“不感谢不让座”的视频一出,同样在网络上形成了观点碰撞。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黄衣女让座值得嘉许,应该得到一句“谢谢”,因此“有资本凶”。也有人觉得,黄衣女言辞激烈地“索谢”,本身不够大气,矮化了“让座”行为。这两人是“不感恩”遇到了“不宽容”,何苦彼此为难?

  “让座”事件为何总能触动大众神经?

  首先,因为“让座”几乎随时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人都曾“让座”或“被让座”,是这一行为的实施者或目击者。很多网友在表达观点时提到,自己曾经遭遇“让座未获感谢”,被让座的人对自己态度冷漠,心里“哇凉哇凉”的。笔者也曾给老人让座,大部分都很客气地表达感谢,并且下车时还会特意拉着我把座位“还”给我。所以说,“让座”实在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一件小事。

  其次,民众之所以纠结于“让座”这件小事,也反映出大家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关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休戚相关。从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感受社会风气的变化,担忧公民道德会不会滑坡,并热衷于对类似“让座”的公共事件发表评论,这正说明人心向善。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对“让座”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群体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公众对于“感恩”与“宽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说,“让座”这件小事,作用还挺大。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