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各抒己见:充分竞争,才能竞出好企业

宝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徐乐江
2015年01月05日09: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企业“大而不强”,深层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如果未能长期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竞争,很难锻造出强大的竞争力

  

  2014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上榜公司达到了100家(含港台),从数量上看已与美国128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中国企业的规模近年来在迅速扩大。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质量、竞争力、创新性、美誉度等方面仍与国际知名企业有较大差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而不强”依然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不少人认为核心是产权问题,所以现在提出要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改革来完善国有企业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国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不存在产权问题的困扰,为什么同样也未做强呢?所以,中国企业“不强”另有深层原因,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充分竞争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如果未能长期在高度市场化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竞争,是很难锻造出强大竞争力的。

  比如优惠政策,表面上看是对企业的扶持,实际上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判断形势、提升实力。各种税收优惠、涉企收费优惠、用地优惠,会使企业做决策时不完全看市场需求,而是着眼于短期的优惠条件。近年来,部分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就和一些地方政府之前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有关。

  再比如项目审批,表面上看是为了限制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实际上是人为抑制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中国钢铁行业的投资是需要严格审批的,对外资也未完全开放,审批的结果是限制了规范的大型钢企的发展步伐,小钢厂仍然野蛮生长。对投资的审批多了,实际上就不完全是根据市场变化来配置资源,有些资本会认为越是需要审批的领域,越有逐利的价值,对市场造成误导效应。

  在市场化程度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很多大企业,尤其是国企,表现出决策权限不足和效率低下、资源配置错位、市场灵敏度差、缺少战略性长远规划等。这些不足进一步导致大企业虽然资产规模很大、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全球化经营能力缺失。中国大企业也因臃肿而又缺乏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美誉度较差的一个群体,遭到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未来企业将面临更充分的竞争。我认为,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将真正培育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路径。从企业而言,有三方面极为重要。一是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国企和民企都极为重要。对国企而言就是要获得充分的决策权限,取消各种优惠待遇;对民企而言就是要享受与国企相同的“国民待遇”,特别是在融资方面。二是积极探索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降低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比重。这会使市场更具有活力,使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快国际化步伐。只有将企业置于全球化的环境中锤炼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今天的宝钢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硬实力,但在软实力上特别是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跨国公司管控经验、全球化经营人才的储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不足。

  中国企业正迎来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生力量的发展更迭层出不穷,将持续不断地给企业带来新冲击。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只有通过持续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才能巩固优势、赢得新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5日 19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