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堂吉伟德:考研热降温拐点有助高教回归理性

2014年12月31日09:08 |
小字号
原标题:堂吉伟德:考研热降温拐点有助高教回归理性

  作者:堂吉伟德

  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其中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在广东,个别地方院校的招生计划只完成了1/3,创下历史纪录。(12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一种现象在达到了顶峰之后,势必会回归于合理的状态与区间,一度火爆异常的考研热同样如此,当其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之后,接近于拐点而处于降温就无以避免。因而可以说,考研热出现降温拐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是到来的时间早晚不同而已,对此倒不免大惊小怪。不过,对于长期处于亢奋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若不能摆脱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那么就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境地。

  在高等教育产业疯狂扩张的黄金时期,在文凭贬值的大背景下,考研热也就应势而生。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4年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

  在教育产业化的模式下,研究生一直坚持的是“批量生产”,2012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2012年全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麦可思发布的2013届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显示,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要超过本专科生。有专家指出,研究生就业压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研究生持续扩招所致。本研比例倒挂,研究生质量的注水,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一是国内大学培育的现状,也使得高学历教育被冠以文凭注水,研究生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化,通过一些例子可以佐证:一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曾在两会上指出:“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二是一些研究生为了就业而进行整容,一改之前文凭优先的比较优势。如此看来,从供需两个方面都折射出,研究生是到了应当降温的地步。

  泡沫化和注水化的研究生教育在市场上竞争削弱,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之后,若是更大和更多的投资,不能带来预期中的回报,那么考研和读研的冲动就会降低,考研热也应会顺势而下。而对于教育界和主管部门来说,也必须对降温热的到来作好准备,看到降温造成的真正原因,不能一味在降低门槛和分数上去实现完成招生计划,而是要寻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培养精品人才上下功夫。只有当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达到了应有标准,并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品牌形象被重新塑造和提升之后,供需关系之下的需求才会被重新调动,并保持较为稳定的产业规模和招生数量。

  考研热降温拐点的到来,对长期追求数量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未尝不是一个理性回归的契机,也是实现教育改革,重新审视和重视教育质量的节点。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善和调整,高等教育的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与挑战,以质为本的竞争规律和教育内涵,才会得到双重体现和落实。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