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莫让新农村建设变了“味”

张恬恬

2014年12月25日15:3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12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移民新村的面子》一段新闻节目。该节目介绍了陕西省凤翔县河北村为了县上的评比而借钱负债修牌楼、建广场、搞雕塑,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当地百姓苦不堪言。23日,焦点访谈节目又播出了《巨额补助哪儿去了》,讲的是贵州省盘县挪用国家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用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事。两次节目中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个是“借钱”买面子,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败家子,另一个是冒着被处分的风险也要挪用国家专项资金搞美丽乡村建设。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了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吗?其实不尽然。从以上两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当地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之重,大有进一步演变成为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嫌。这样做严重背离了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事实上,很多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上,多多少少都有点“变了味”。前几天,笔者看到某报纸刊发了一篇文章,宣传报道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了1.29亿元的消息,并且说该县再集资金,继续进一步加大投入。但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这里搞的仅仅是修路、绿化、粉刷墙壁,每个村建牌楼、修广场的表面形象工程,大有变相地搞政绩、捞官帽之嫌。笔者不禁想起之前参加的某地县政府组织的“美丽乡村一日游”活动,走过的几个村庄确实焕然一新,整齐的街道、粉刷的墙壁、串串高挂的红灯笼,有的村甚至修起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好不热闹,好不美丽。但一深入了解才知道,建设也仅此而已、点到为止,繁荣经济,发展生产更是根本谈不上,只求“短平快”,出效果,出成绩,人人看得到,上级领导看得到。这不是又走到了搞形象工程、抓政绩工程的老路上去了吗?

早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里,就提出了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项要求,而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各地搞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在“美丽”上下功夫,只变环境,扮美扮靓,重了形式,失了根本,没有把发展当地的生产与改善环境联系起来,造成了下的力度越大、投资越大、越陷入了新的形式主义的泥潭,演变成了新的政绩工程的比拼。这样“味道”尽失的新农村建设,也难怪老百姓管那些借钱买面子、光讲排场、不切实际欠了一屁股债的领导为败家子了。

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强调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局面。这为我们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只有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乡。唯有此,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不会跑偏,才不会变“味”。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