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法制日报:用全口径预算打破部门利益

杜晓

2014年11月19日09:59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用全口径预算打破部门利益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公开表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

  近一个时期以来,诸如水、电、气等民生收费中的附加费过多,已经遭到了广泛质疑和诟病。这些附加费用的形成由来已久,且不少缺乏法定依据,或者超过收费时限。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此公开回应,下一步,我国将清理规范民生资源附加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对形形色色的附加收费加以清理整顿无疑是当前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类似的清理整顿工作有可能如同行政管理领域某些改革一样,陷入割韭菜困境之中。正如媒体报道所指出的,“尤其是一些地方部门、垄断行业的收费,清理阻力会很大。”可以说,清理整顿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阻力就在于部门利益。如果部门利益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规范,那么已经被取消的不合理收费就很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卷土重来。

  从更广的层面来审视,部门利益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阻力。部门利益一旦形成并固化,就很容易形成条块分割的格局,导致政令不通、改革受阻。部门利益总是习惯性地扩大职权、占有资源,与民争利、与市场争利,违背全面深化改革的多项宗旨。在某些领域,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他利益主体被彻底抹去印记,部门利益结合叠加由此达到顶点。

  推行全口径预算能够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进而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全新定位,这就意味着财政制度的深刻意义和影响已经超过经济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要真正达成这一定位,就需要通过全口径预算从根本上约束、遏制部门利益,决不允许任何部门、行业私下攫取资金,大搞体外循环,扰乱市场公平,损害人民生计,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流动,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提供基础性保障。全口径预算本质上也是财税法治化的主要目标,一旦所有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范畴,那么立法机关都有权力对所有政府收支进行审议,成为政府收支是否具备合法性的源头。

  令人欣喜的是,全口径预算各方呼吁多年,终于在法律层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新预算法已经明确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自我革命的财税制度改革,“首先触动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胡服骑射、立木建信,古今中外,很多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敢于使用突破常规的强有力方式打破并重新分配利益。如果说改革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忍痛割肉的魄力,那么全口径预算就是一把用来断腕割肉的利刃。只有义无反顾大胆动刀,让所有政府收支都阳光化、合法化,改革才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