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从“应对”到“塑造”看中国外交之变

滕建群

2014年11月15日0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从“应对”到“塑造”看中国外交之变

  第22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京结束,有人总结出10大成就,包括中国主导权、互联互通、亚太自贸区、中美分歧管控、北京反腐败宣言、北京APEC蓝等。然而,成果不仅如此,此会最重要收获是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外交在变:在处理地区事务上的自信、大度、开放与透明。中国的“应对”外交正转向从理念到机制的“塑造”外交。

  塑造新理念和机制,新一届领导人着力于安全和经济两层面。今年,两次主场外交全面诠释中国外交从“应对”向“塑造”的转变。2014年5月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上,中方提出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架构。“亚洲事务应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维护和促进亚洲的安全。”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从经贸领域描绘出亚太发展新蓝图。中国把“一路一带”、“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理念等移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之下。上述倡议中,中国不设门槛,不排除任何国家和地区,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下任何国家。

  主场外交有其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但这些成果的取得不是仅主场就能得到的。倡议之所以得到响应还在于:第一,中国的主张顺应亚太发展大势。“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亚太各国对发展均不可能提出异议。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集聚充足能量,引领亚太地区事务发展。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万亿美元,超日本4万亿多。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25万亿美元。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上,中国出一半的启动金;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会上,中国承诺向APEC提供1000万美元捐款,用于该组织机制和能力建设,推进务实合作。第三,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以战略气魄应对国际时局。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亚非欧美22国,接待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与300多位外国政要双边会见,中国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协议。“有所作为”成为中国外交的关键词。

  符合亚太利益、有足够资源加上中国领导人塑造亚太新格局的决心,世人看到实现上述蓝图的可能。当然,塑造新理念和新机制,亚太必会遇上旧理念和旧机制维护者抵制。安全和经贸理念与机制的竞争已经加强,主要引领者是美国和中国。在安全领域里,美国重返亚太地区,把先进武器装备投送到离中国很近的地区;中国加强自身国防现代化建设,以有效维护中国的利益。在经贸领域,中国主张开放式自贸区建设,美国抱着跨太平洋伙伴协议,把中俄等国排斥在外。日、韩、澳不参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国拒绝成为该行一员,个中原因不只是金融,而是中美在该领域里竞争的体现。

  在美国看来,安全和经贸竞争的背后是两国继续维系旧有安全和经贸机制,还是创新问题。对美国来说,中国塑造的理念和机制是对战后亚太格局的挑战,除不参加外还会加以阻挠,美国担心被中国挤出亚太。2009年,美国提出“再平衡”战略,呈现出“二元化”结构:安全上,美国加强同日、澳和菲盟国关系,经贸领域并没停止与中国来往,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5200亿美元。“二元化”外交的结果是美国在加强同传统盟国关系外,却在损害大国关系。中美、美俄、美欧关系均出现不和谐。美国一味挤压中俄,很可能促成两大国对一个大国的格局。百年史显示,不论欧洲,还是亚太,这种对峙结果往往是孤独大国失败,美国必须要走出这一怪圈。

  迅速发展的中国为亚太带来无限活力,中国是亚太经济最强发动机,是亚太安全的支柱,中国必须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同样,美国完全没理由担心被挤出亚太,中国的理念和机制是包容的,是开放的,不是排他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地区国家要适应中国外交从“应对”到“塑造”的转变,建成新型国家关系。

  滕建群(北京 学者)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