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相互搀扶着走向终点

2014年10月29日15:15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相互搀扶着走向终点

■ 《生死遗忘》剧照

  □戴平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进行性智能衰退、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这种脑部疾病。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及两位挪威科学家。“网格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为了解记忆、思维和计划等大脑认知功能拓展了新的空间。医务界期待大脑定位系统的发现,能为有关阿尔兹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带来福音。十分有意思的是,就在诺贝尔生理学奖公布后的第二天,《生死遗忘》上演了。

  该剧改编自王周生的同名小说,由李容编剧、苏乐慈导演,它试图用艺术语言告诉人们:人总是会慢慢变老的,即使现在神乎其神,不可一世,但每个人都会有衰老的这一天。给予他们仁爱、宽容和必要的妥协,唤起他们对旧爱深情的记忆,护送他们走向生命的终点,是维护家庭和谐、生活宁静的良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的不易。

  记忆是生命,遗忘即死亡。看了《生死遗忘》,令人无法遗忘。看完这台戏,老年人会产生共鸣,中年人会预见未来,青年人会懂得关爱。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瓜尔蒂尼说过:“艺术品到底能否穿越历史时空而重生,到底越过了多少朝代还保持它的生命力,就看艺术本身所蕴涵人性的圆满程度。”我以为,《生死遗忘》具有跨朝历代、穿越时空而得以重生,保持久远生命力的美学品格。

  一台戏全是好人,但各有个性,鲜活生动。尤其是两位老人,由于性格上的缺陷,导致婚姻破裂,20年后,丈夫患了老年痴呆症,他在失忆中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个家,原本一家三代宁静的生活顿生波澜,意外频发。最后在浓浓的爱意中,他们互相搀扶,走向生命的终极,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由叶芝的诗改编的歌曲《当你老了》,作为门铃与主题曲贯穿始终,带着淡淡的伤感与温情,恰如全剧的基调。三次门铃伴随着歌声响起,剧情层层推进,堪称神来之笔。

  这台戏的编、导和主演都带着真情实感投入,达到了他们艺术创造的高峰。原著为编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蓝本,使编剧有了充分的再创作的空间;导演毫不张扬地把自己善于表现厚重人生的导演风格,以及对爱情亲情、婚姻家庭、人生衰老的切身感悟,细腻精密地、一点一滴地化入戏中,这是她继导演《于无声处》之后,执导的又一部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好作品。

  《生死遗忘》让观众看到,一个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他逐渐失去记忆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无法遗忘。许承先饰演肖子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失忆的老年知识分子形象;宋茹惠饰演凌德磬,让一个外表强势、刚烈、固执而内心善良、细膩、敏感的女性形象跃然台上,她对前夫由怨恨到怜悯,直至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旧爱被逐步唤醒,将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波澜起伏表演得真实自然、细致入微。《生死遗忘》讲述的虽然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但更像是老龄社会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和家庭的影子。

  略感遗憾的是,该剧的结局显得过于悲怆、沉重。能否不要让这一对很不容易重新走到一起的老夫妇太快离世,让他们相互搀扶着,温馨而坦然平静地走向人生尽头,如何?因为夕阳毕竟灿烂,黄昏依然美丽。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