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用立法堵住科研经费巨大浪费

胡乐乐

2014年10月21日13:4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据《京华时报》10月21日报道,新华社关注我国科研经费。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近100倍。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还鲜有出现。那么,巨大的科技资金到底流向了何处?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严肃查处,科研经费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科学技术部党组的通报称,国家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目前已有8人被查处。这一消息震惊坊间,科研经费的“潜规则”再次被翻出台面,利益输出方法花样百出、令人咋舌。“科研经费硕鼠”立即成为众矢之的。

几乎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不过,不少学者对此并不乐观。他们认为,我国科研经费的惊人浪费必须要用治本之策——法律治理——才能有效堵住。如果缺乏科研法律的这个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不把病灶给清除了,那么迟早还会出现更多肥大的“科研经费硕鼠”。

中央电视台在10月10日的报道中透露,我国科研经费大约只有40%真正用于科研本身,剩下的60%则被日常开销、请客吃饭、买房买车等消耗掉了。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因为科研经费被大量用于科研本身之外,除了导致科研不能更好地完成,而且还会滋生贪污、腐败等社会不良现象,造成恶劣影响。比如,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如此做,会言传身教给他们的博士生、硕士生弟子,带坏了他们,让他们的科研目的观和价值观蒙上发财的阴影。如果大量的科研工作者都如此,那么我们国家的科研创新就必然遭受致命的伤害。如果科研出了大问题,那么我国在国际竞争力就会出现重大问题,从而导致处于劣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各级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加起来5000多亿。然而我们迄今却还没有一部专门管理科研的专项法律,相关法律中也没有有关条文。这就导致我们的科研管理无法可依,让包括经费在内的科研的方方面面处于非常危险的“裸奔”的不正常状态。而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科研发达国家,则有许许多多非常严格的法律管理科研,时时刻刻严厉监管科研资金的非法使用和科研造假与剽窃等科研不端,从而让科研人员贪污、浪费、套取、非法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几乎完全绝迹,并且还让科研造假与剽窃等科研不端几乎没有空间。正是因为有法律的保障,这些国家的科研人员才能够好好专心做科研,不断积累、超越、创新,不断涌现出以大批诺贝尔奖得主等顶级科学家。

若有一部科研法律,那么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头上就时刻悬着一把国家法律之剑,而且那些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人也必然迟早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由于我国的科研经费相当大的比例都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所以有关部门就必须要严格管理科研经费,既要确保投入与产出和效益,又要确保经费不被纳入私囊,还要确保违法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受到严惩。惟其如此,才能让宝贵的科研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产生最大的效益,造福人民和国家。

总而言之,多名院士、大学教授沦为“科研经费硕鼠”,而且还有更多未出事的“科研经费硕鼠”正在窃喜之中继续横行,意味着我国亟需用立法手段严格治理科研乱象,尽早结束科研“裸奔”的危险状态,从而让科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非常有力地防止和非常给力地治理“科研经费硕鼠”四处横行,海量地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让科研宝贵的经费最大程度地用于科研本身,并大大提高科研经费产出的效益和质量。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