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爵士改编颠覆理查·施特劳斯

周皓

2014年10月16日09:28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爵士改编颠覆理查·施特劳斯

  横跨古典音乐和爵士乐领域的美国音乐人由瑞·肯恩注定要在乐不惊人誓不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位专注于将古典音乐作品改编为爵士乐的鬼才在近几年持续登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音乐会主题均紧扣当年作曲家生辰纪念,比如2011年的爵士马勒和2013年的爵士瓦格纳,强烈的反差和锐意挥洒的灵感成就了对作曲家的另一番纪念,同时也展示出了肯恩作为一位21世纪音乐人对前辈经典的解构思维。这一次,肯恩的演出主题落在了理查·施特劳斯身上。

  如果说当年的马勒主题音乐会是用爵士音乐的风格对马勒作品进行重构,瓦格纳主题音乐会是用爵士乐的编制对瓦格纳的歌剧进行复述,10月14日晚上的音乐会则是将理查·施特劳斯彻底颠覆并追本溯源。开场的交响诗《唐璜》被改编为钢琴和架子鼓的二重奏版本,作品基本沿用了原作的固有结构,而和声则充分爵士乐化,节奏也完全依照爵士乐固有的风格进行演绎,信手拈来的装饰音更犹如画龙点睛一般。

  而《蒂尔的恶作剧》则是由惊世骇俗的钢琴、架子鼓和电吉他组成的三重奏,与先锋歌手大卫·莫斯共同呈现出一番奇异的光景。交响诗原作中的主题和旋律被掰碎、捣烂,成为了新作的素材,大卫·莫斯不但以拟声化唱法演唱,而且还加上了滑稽的肢体表演,舞台一时之间似乎处于无厘头状态。不过如果对理查·施特劳斯的原作有一定的了解就不难发现,大卫·莫斯的演唱不但与音乐的节奏充分协调,情绪的变化也与原作中的主题十分贴切。理查根据流传已久的滑稽文学人物蒂尔·艾伦施皮格尔创作了同名交响诗,用无言的音乐表现了一个黑色幽默的形象,而尤瑞·肯恩的组合却像独角戏一般将音乐翻译为舞台表演。除却爵士乐的表现手法,其实演出的一切都紧紧围绕着原作。《堂吉诃德》《玫瑰骑士》等作品的重构方式也如出一辙。《最后四首歌》的细腻情绪被夸张放大,感动依旧,戏谑无边。

  如果考虑到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双子座作曲家这一因素,以及他的作品中一贯强调的戏剧性,尤瑞·肯恩这套曲目即便再先锋、再夸张也有其依据,甚至称之为尤瑞·肯恩职业生涯中最彻底的经典重构和借题发挥亦不为过。从唱片中我们可以厘清尤瑞·肯恩过往的重构思路,而这一次,理查·施特劳斯,北京的观众却成为了肯恩新突破的第一批见证者。

  (周皓)

  ■微评

  @苏雨农:尤瑞·肯恩是非常高水平的爵士演奏家。虽然我对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不太熟,但仍感觉到他的演奏中有比原作更精彩更深刻的部分,特别是几个演奏家技艺精湛。

  @matrosen:之前改编的瓦格纳、马勒还有巴赫的哥德堡变奏都是大爱啊。

  @暖融融33:半场演出我睡了4个小觉。爵士四重奏改编的理查·施特劳斯与浪漫和作曲家没有丁点关系。尤其Vocal部分那位大叔,基本不出人声,夸张的表情,怪异的声音,完全不着四六。我只能承认自己老了。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