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持续弱势盘整。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迟滞,今年3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显著下跌,至9月已经跌破1.30。欧元贬值受多重因素驱使,其格局性影响不容忽视。
从短期来看,决定双边汇率走势的最重要指标是两国利差,而决定利差的最重要指标是两国经济增长趋势。毫无疑问,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趋势远好于欧元区。尽管美欧都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美国在危机后的调整速度远快于欧洲,目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大致要比欧元区高1.5%—2%。经济增长趋势的差异决定了美欧货币政策的差异。美联储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并预期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加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元区似乎刚刚进入量化宽松的通道,欧洲央行近期连续两次降息,将基准利率变为负利率,同时不断释放信号,暗示可能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规模。欧美迥异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利率水平将会持续高于欧元区,利差的拉大,将会造成国际资本由欧元区流向美国,从而推动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
长期来看,决定双边汇率走势的最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增速。劳动生产率增速更高的国家,其货币将会升值。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目前尚不确定新一轮技术革命究竟会爆发在哪个领域,但大致可以确定的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爆发在美国的概率要远高于欧洲。此外,要彻底走出危机,欧元区必须进行痛苦的结构调整。而在结构调整期内,欧元区的劳动生产率可能不升反降。因此,从长期来看,欧元兑美元依然面临贬值的压力。
欧元兑美元贬值,有利于提高欧元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有助于提振欧元区(特别是德国)的出口,有利于提振经济增长。然而,如果市场上形成持续的欧元贬值预期,将导致欧元区国家面临持续的资本流出,这可能会给金融市场以及企业融资造成压力。对那些较为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欧元区国家而言,欧元兑美元贬值将提高进口成本,形成输入型通胀压力,甚至加剧经济滞胀局面。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