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民生·民声)  

人民日报:让“慢车”易行

顾兆农

2014年09月05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很多市民仍然需要自行车。问题在于,不是买不起,而是丢不起;不是不想骑,而是不敢骑。发展“慢车”,要在自行车使用环境的建设上下功夫      

  最近,某市曾风光一时的公共自行车被报道开始走“下坡路”,车辆损坏严重、租车点扩张放慢、租车人减少。这让我想到有关自行车的另外两则新闻。

  前不久,武汉一家媒体报道:过去十多年来,该市青山区的一位老年居民几乎每年买一辆自行车,但买来没多久就又被盗。后来,为了防盗,他想了个怪招,停车时把前车轮卸下来带回家。此招一出,小车才免遭窃贼惦记,4年无恙。

  同样围绕自行车,今年初湖北省政协的会议上,两位委员就“大城市要不要为自行车设置专用车道”现场辩论起来:一位认为,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骑车太危险,有必要全面推广;另一位认为,公共交通已经很发达,自行车现在更多的功能是健身,没必要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

  这几件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自行车虽小,管理好却不容易。那种不管路有多远,都得以自行车代步的时代,确实是过去了。但是,作为与公交、地铁对接或直接用作短途代步的工具,自行车交通工具的功能还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能说,上下班时,一些大城市满街的骑车人,都是在锻炼健身。无论是从鼓励低碳出行、“两型社会”建设的大政考虑,还是从方便市民出行的实际出发,一个城市都应该重视发展自行车这样的“慢车”。

  一些地方公共自行车风景黯淡,绝不表明市民不需要自行车了。实际上,很多市民、即使是家中已购置小汽车的市民,仍然很需要自行车。问题在于,不是买不起,而是丢不起;不是不想骑,而是不敢骑。

  大城市的骑车人,大多有过丢自行车的经历。今天买,可能明天就丢了;越是新车,丢得可能越快。这种情况的确让人心烦。更烦恼的还是自行车难行。多数城市,不是没有自行车专用道,而是不成系统和规模,常常是这条路有,那条路又没了,或者就是有了专用道却被占用,一天到晚停满小汽车。“慢车道”被不断蚕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普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不仅骑车人得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家人也担心。

  近几年,交通拥堵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蔓延,各地开始重新关注“慢车”,一些城市的市长亲自来安排公共自行车的设置运营。一个城市能有公共自行车当然是好事,但这并不是非有之物,也不是市长必做之事。发展“慢车”,重点应该在自行车使用环境的建设上,花气力、下功夫。比如,城市的自行车道,不仅要有,而且要成网连片,特别是要能确保安全。再比如,在地铁站口等人流量大的公交换乘点,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设置有偿的自行车停车服务点,适当收取一点停车看管费,政府再给看车人补贴一点费用,这样,车不会丢了,愿意骑车的人自然会多起来,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还有,发展公共自行车,不一定只追求“一种颜色”,更应该引导和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展自己单位内部的公共自行车,那样,更易于有效的管理和长期的坚持。如此等等,形成气候和合力,自行车的风景自然会再现出来,色彩虽然不再是一种颜色,但一定更加斑斓多姿、绚丽多彩。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5日 17 版)

联系本文记者

顾兆农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