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王蒙用肉麻语言力证评论的堕落

何 龙

2014年08月29日15:56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王蒙用肉麻语言力证评论的堕落

在周啸天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争议之声趋于平息之际,作家王蒙又以一篇评论文章搅动一波议论的浪潮。

8月26日,王蒙在文汇报发表《读周啸天<邓稼先歌>随记》,其语言之肉麻,令人怀疑是不是有人盗用了王蒙的名字,这篇评论会不会由“临时工”代笔。

对周啸天的“不赋新婚无家别,夫执高节妻何谓”,王蒙评论说:“何等悲壮!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顾不上为新婚做赋、还没有营建出一个小家来,就上了大西北国防科研前线了。从前四句的不以为意,一下子跳到这样的悲壮中来,多大的气魄与笔力!”

“不赋新婚无家别”其实是借用杜甫《新婚别》和《无家别》,意指邓稼先告别妻子不同于杜甫笔下乱世之中的“新婚别”和“无家别”,王蒙却把“无家别”理解为“还没有营建出一个小家来”。

对“不羡同门振六翮,甘向人前埋名字”,王蒙称“老王我读之垂泪”。读到“蘑菇云腾起戈壁,丰泽园里夜不寐”,王蒙又说:“说的是中南海,是毛主席,是咱们上世纪的艰辛历程。回到了当年,谁不动心?谁不洒泪?”到了“一物在掌国得安,翻教英年时倒计”,王蒙更是“读之大恸”……

王蒙如此易于感动,他在阅读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时,身边不知道要准备多少的纸巾?尤其是在读杜工部的“三吏”“三别”时,一定更是泪雨滂沱了。

在这篇诗评中,王蒙使用了“绝唱”、“诗胆包天”、“如雷如电,震耳欲聋”、“哀之,钦之,咏之,叹之”、“诗中有血,句中有泪”等极尽夸张的语言来赞美周啸天的诗歌,读之不免频起“鸡皮疙瘩”。

周啸天《邓稼先歌》的语言看似“打油诗”,实际上也不全是“打油”,诗里还是嵌入一些古今中外的典故俗语。但周啸天的诗因为缺乏思想深度,仍不免人感到“油滑”,还是与鲁迅的批判精神相去甚远。王蒙作为评委之一,投票给周啸天已经使他的评奖标准受到质疑,现在他又用如此腴词腻句来肉麻地评论周啸天的诗歌,更让人看低他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了。

但这不是王蒙的独有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在中国文坛,类似的评论俯拾皆是。在许多文艺评论中,条分缕析的实证批评难得一见,却充斥着“史诗般”、“划时代”、“开创”、“填补了……空白”、“绝妙精伦”之类的“高度赞扬”语言。在这些评论者看来,使用高亮的语言反正不打税,还往往能够得到赞扬带来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回扣”。

王蒙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再次用他的肉麻语言,勾画了当今文艺评论的堕落轨迹。

分享到:
(责编:袁璐、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