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
奇虎诉腾讯垄断上诉案26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审。腾讯与奇虎两家企业法律纠纷背后的深意,既在于有望为互联网市场竞争行为划定合法边界,也在于其呈现方式本身——电视、报纸、网络、微博等对庭审情况进行“全媒体”报道。这如同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司法公正。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的试水到曾成杰案裁判文书上网的探索,再到此次奇虎诉腾讯垄断上诉案“全媒体”报道出炉,公众不必亲临法庭就可实时知情,这标志着我国司法公开在改革前行。
近年来,审判机关为实现司法公开,建立完善了旁听、新闻发布等一系列制度,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案件审理仍显现出一定的神秘性、滞后性、选择性,难以适应广大公民对热点案件知情、监督的需求。因此,更大限度的司法公开是对社会公众热切期待的积极回应。
司法公开是规范司法行为的有效途径,更是全民普法的生动课堂。作为审判活动的核心环节,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能够“倒逼”法官提升庭审能力,更加严格依法办案。下一步,司法机关应当拿出更多勇气和智慧,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司法公开机制和民意沟通机制。这既是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时代考题,也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华社记者邹伟、杨维汉)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