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济南日报:“减负令”为何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熊丙奇

2013年08月26日13:40    来源:舜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减负令”为何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教育部针对其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近日正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提出小学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均衡编班等十项措施,要真正把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几十年来,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沉重。因此,对于教育部新出台的十条规定,很多网友并不看好,担心重复“一纸空文”的命运。出台“减负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有关减负的规定也符合教育的规律,可是为何“减负令”一直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首先,“减负令”缺乏问责机制,总是在颁布时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又故态复萌。今年2月,北京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减负令”。随后的调查发现,最严“减负令”有一定效果,但是不明显,甚至有逾三成的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反增。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对于学校违背“减负令”并没有明确的问责规定,而且就是有规定也只在执行之初象征性抓典型,随后就不了了之。此次教育部所提十项减负规定,并非什么新的措施,在此前的“减负令”中都曾出现,如果没有严肃的问责,规定的执行前景极不乐观,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把减负变为了行为艺术。

其次,从本质上说,“减负令”是治标不治本。中小学生的负担之所以无法真正减下来,根本原因有二:其一,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热”。在择校的压力之下,就连幼儿园已出现小学化趋势,更别提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了。其二,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考试升学还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评价学生。在每分必究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被应试化。在这种情况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只是听上去很美,就是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校外增负也是必然的。

由于没有治本的改革行动,治标的“减负令”遭遇执行难的怪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教育部门不要把这个问题推到家长不理性和社会推波助澜上,而要反思这背后的根源并对症下药。只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校办学和学生求学才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减负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来源:济南日报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