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产妇“怕受风”中暑身亡,过犹不及

蒋萌

2017年07月17日15: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产妇“怕受风”中暑身亡,过犹不及

背景:媒体报道,山东淄博一产妇因为坐月子,在高温天气中,家里不开窗通风,不开风扇、空调,还穿着长袖长裤,盖着被子,最终导致中暑并不治身亡。

新京报发表郑山海的观点:初为人母,经历了生孩子的艰难,却在坐月子时出现意外,确实令人万分惋惜。如果再考虑到这种意外完全来自所谓好心的人为因素,无疑会更加令人唏嘘。依据中医理论,孕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消耗孕妇大量的“气血精华”,生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产妇大量的气力,包括出血。因此,产妇生完孩子会“气血亏虚”。而即便是现代医学,也承认生产的过程中,对人体会产生消耗,而且生产前后,身体内的血液分布,包括激素分泌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不管是哪种理论,都可以得出产妇在生产后,存在身体机能下降的结论,对她们给予一定的关心照顾必不可少。但是,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情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是教条着去实施,就会丧失其本身的意义。让孕妇产后减少着风,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可是不顾高温对人体的摧残,单纯强调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任何医学理论都不会认可。要避免再次发生悲剧,不仅家庭要摆脱教条的束缚,丰富相关的妇幼保健知识。相关医疗机构也应当有所作为,将产后护理纳入医疗服务的范畴,对产妇和家属强化科学知识宣传。

小蒋随想:这是一起悲剧。在坐月子的讨论中,很多人会想到英国的凯特王妃,她在生完第一孩子后十小时,就带着小婴儿一起在公众面前亮相,看上去并不担心“受风”。此后,凯特王妃又生一胎,也没听说坐月子。有人说,在欧美国家,产妇不坐月子。对此,又有人说,东西方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南橘北枳”,不能拿西方人说事。在“宁可信传统”的观念下,我国的绝大多数产妇还是会坐月子。我个人觉得,凡事过犹不及,教条主义要不得,坐月子也得讲科学。如果说东西方人的体质有差异的话,如今国人的体质、生活条件、卫生环境等较之几十年前乃至几百年前也有极大不同,完全迷信“老黄历”不可取。此外,按照中医理论,冬天时人体的阴气较重,夏天时人体的阳气较盛,如果在坐月子时一律捂着,甚至不顾产妇中暑,肯定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危险的。在如何照顾产妇的问题上,医院应当给出科学建议。同时,西医与中医不该相轻,别让产妇与家属无所适从。

“诈捐者”有恃无恐是如何炼成的?

背景:河北涉县后池村居民因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近日在当地新建成的新愚公希望小学的爱心拍卖会上:一家企业领导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事后却只给了2000元。负责活动的演出公司表示:“20万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

钱江晚报发表于立生的观点:这样的诈捐,完全就是对校方及贫困生的戏弄,是在往贫困生的“伤口”上撒盐,在把他们当猴耍。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当众展示,涉事企业收获的是社会美誉度;但当诺而不捐、以最小化成本谋求最大化美誉度的戏码拆穿,暴露出的却是副沽名钓誉、耍无赖的丑态。如此使奸耍诈,出尔反尔,谁还敢与之做生意?《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新愚公希望小学及贫困生,无妨依《合同法》相关规定提起诉讼,要求涉事企业兑现20万元的捐款金额。只有拿起法律武器较真维权,对把捐款当演戏的恶劣行径坚决说不,让涉事企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才能让此类空口白话、诺而不捐、愚弄人、欺凌人的诈捐恶行得到遏制。

小蒋随想:诈捐折射出某些人缺乏最基本的诚信,表露出“调戏了他人却一笑而过”的流氓心态,表明公益捐款被无良者用于做虚假广告。对于这类丑行,社会理应从舆论与法治层面加以鞭策和惩处,以儆效尤。当下,诈捐现象不时出现,表明一些被戏耍的受捐者未能有效维权,相关惩处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到位。这之中,某些受助者不想“找麻烦”,担心与诈捐者闹僵,影响今后的受助机会,无形中助长了诈捐者的气焰。此外,某些捐赠未必正规,未签署捐赠协议,给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带来变数。再有,诚信不足、欺诈行径在许多行当都有出现,令无良者进一步丧失耻感,在见怪不怪中,一些旁观者的“容忍度”反而升高。构建社会诚信,践行法治精神,需要更多“零容忍”,要让那些失信者、妄图打法律擦边球者的侥幸心理落空,受到实质的惩罚,不良现象才能得以有效减少。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刘琨(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