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建立在先进科技基础之上,而科技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推进智能驾驶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科学的态度,采取拔苗助长、过度超前的方式来加速这个过程,只会适得其反。人民网即日起,推出三评“辅助驾驶”系列网评,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技术发展、数据安全、法律政策环境等角度,倡导汽车行业科技创新更加理性务实,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点,推动智能驾驶技术良性健康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一段时间以来,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加速走进现实,成为热议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毋庸置疑,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一路“飞驰”的汽车智能化,在落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因此,唯有夯实“技术底座”,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详细]
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从实验室“驶入”现实场景,各地通过地方法规、产业政策等方式,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提供方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稳妥有序促进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实施,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有条件地上路行驶提供法律支持;上海谋划建设…[详细]
前不久,《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明确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保障的相关要求,对自动驾驶创新应用活动进行全环节规范,规定了道路应用试点主体对车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见证着自动驾驶加速迈入“法治时代”。 作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并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