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鑄魂 奮進新征程 第三屆“人民紅”網評大賽參賽作品
乘時代之風,揚心中之帆,做奮斗之我

在每一代青年人的基因裡,都蘊藏著“奮斗”二字。立足於新時代,我們站在新起點,擁有新的高度,用后來人的眼光審視著千百年來的中國。
這片神州大地,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與熱血。在歷史的發展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他們總抱有一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懷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信念,不斷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他們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主角,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的力量,他們總用自己的一身本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傳奇,刷新一次又一次紀錄,開啟一篇又一篇華章。大道之於我,如天之星辰,將不懈追之。青年人的奮斗,絕沒有空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付出了行動。
以堅定的信念,揚起奮斗之帆。堅定的信念,可以發揮出水滴石穿的強大力量。“寧可種樹累到死,也不能讓黃沙把我欺負死”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是“治沙女王”殷玉珍說出的,她同自己的丈夫用四十余年的光陰踐行這句話。曾經黃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毛烏素沙漠,多少人望而卻步。但殷玉珍在不到二十歲的年齡想別人不敢想,立志與這片黃沙“耗”到底。成活的樹苗,也讓這漫漫治沙路有了希望。漫天黃土,一點點變為綠洲。殷玉珍年輕時的一句話,卻用了四十余年去証明。人的時間,就如手裡握不住的沙,點點逝去。她卻將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的毛烏素,也將治沙的精神傳給每一個人。祖國的建設,永遠離不開各個角落的奮斗者,他們或許沒有驚人的學歷、雄厚的背景,卻將善良勤勞與質朴的精神落實到行動中,正是因為有這些治沙者、開荒人的努力,祖國的生態建設才變得越來越好,他們不懈奮斗,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永遠守護著大地。
以青春的姿態,點燃奮斗之火。陳獨秀先生曾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白卉之萌動,如利刃之發於硎,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青年,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是初升的太陽,帶著朝氣,是祖國發展的新鮮血液。他們頑強拼搏,永不服輸,在每一個行業中熠熠生輝。奧運賽場上,他們為國家榮譽而戰,在每一個賽道上展現青春風採,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空。救援工作中,他們同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沖鋒陷陣,用血肉之軀捍衛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鄉村教育裡,他們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到祖國需要他們的地方去,給大山的孩子帶去溫暖與愛意。三尺講台,書寫青春故事﹔萬裡征程,點亮前行道路。每一個青年,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奮斗這把火,會將每一個青年的青春燒得熱烈。
以崇高的理想,筑牢理想之基。一個人沒有理想,就猶如大海中的船沒有帆,不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理想信念的缺失,會讓人患上“軟骨病”。理想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千千萬萬人的理想,筑起強大之基,成為中國前進的方向,以小我,匯成大我。昔有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郎錚憑借赤子之心、愛國之情,想做一名外交官,為祖國發聲,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青年人,最不缺的就是干勁,敢想、敢闖、敢拼,成為新一代青年的代名詞。在許多即將走向大學、走向社會的青年人中,他們的理想擲地有聲,敲響前進的音符,催人奮進!
船在洶涌的波浪中行使,挑戰與機遇並存,把舵者需發揮自身力量,讓船化險為夷,最終安登彼岸。新時代的青年,應始終堅信:青春氣貫長虹,永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青年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做好新時代的把舵者,乘著時代之風,揚起心中的帆,做一名追夢人,共同為祖國的未來不懈奮斗,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