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讓新聞圖片更有意義

翁奇羽
2022年12月14日15:4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的愈發普及,攝影已經變得非常大眾化,隻需輕輕一按,任何人都可以把看到的影像分享出去。

正因如此,新聞攝影的神秘感也在日益減退,很多人覺得,隻要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即便是用手機,也一樣可以拍下獨家的爆炸性新聞。然而,我認為,攝影不應只是一個簡單的拍攝動作,它更需要有故事、有分析,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新聞事件,通過畫面語言來表現新聞現場,探尋其背后的新聞價值和意義。

布勒鬆曾說過:“事實本身是無趣的,事實后面的觀點才是重要的。對於攝影來說,就是照片發出的召喚。有的照片猶如契科夫或者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短小精悍但蘊藏整個世界。”

從業至今,我一直秉持的態度是,拍攝首先是一種客觀記錄,將我所看到的新聞現場,真實地記錄並還原下來,然后試圖通過鏡頭,運用各種視覺元素和畫面語言,讓圖片變得更具有內涵,讓受眾體會到更多畫面之外的事實,畢竟很多新聞事件,很難再次發生。

按下快門前,必須清楚明白,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用一張圖或者一組圖把受眾帶入自己拍攝時的心境,讓他擁有我的角度,我的視野,告訴他,我此刻被觸動的感受,或許這正是新聞圖片區別於文字報道的魅力所在,也是一個攝影記者的職責所在。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有一個瞬間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當時,我身處人民大會堂一樓,回身拍全景時,突然注意到二樓中外媒體記者們下方紅色橫幅,“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我順勢按下了快門,定格了這個至少是觸動我內心的畫面,那一刻我覺得,正是因為中國正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變化,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兩者的結合構成了這張照片最有意義的一個點。

一個優秀的攝影記者需要在新聞現場中精准抓到新聞事件的重點以及亮點,並盡可能做到與眾不同。何為不同?我的理解是,瞬間的不同,圖片呈現的瞬間有沒有故事、有沒有意義。

2018年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當天的新聞發言人是剛接棒傅瑩的張業遂,因為事先做了准備,了解了這一新聞點,所以,會前我已想好了構圖。等他上台時,把他與新聞發布會的“新”字抓拍在同一個畫面中,這樣就有了雙關的意味。

所以,不管拍到的是什麼,請努力讓其充滿意義。因為,記憶,本身雖然會變得模糊,圖片卻可以把它時時喚醒,一個不可取代的歷史瞬間會成為永恆的經典。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