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十指抱拳力千斤(俠客島·兩會觀察)

2022年03月08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全國兩會上響起民族團結的最強音——“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眾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相反,它是可見可聞、血肉飽滿、具體可感的,融入了大江南北,融入了日常生活。用一位蒙古族大哥的話說就是:一家人要互動、互助、互敬。

  不互動、不走動,血緣再近的親戚也會疏遠。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區,頻繁的交流隨處可見,不是親戚勝似親戚。雲南大理,一個白族村子與一個回族村子“打老友”,常來常往:這邊過節叫上那邊一起吃,那邊開店叫上這邊一起干。“不需要誰求誰,都是自家的事!”兩個村的村民都這麼看。

  不互助、不幫襯,家庭成員貧富差距拉大,矛盾增多,這個家庭就沒有安穩日子。內蒙古鄂爾多斯,蒙古族老漢斯仁塔日娃自己脫了貧,不忘窮老鄉,主動幫扶漢族牧民黃文祥,又是借錢又是出主意。“從古到今,不論哪個民族,都是人幫人、人靠人才能活得越來越好。”老漢如是說。

  不互敬、不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愛好習俗,就會成為家庭摩擦的來源。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八旬回族老人馬佔林,自家五世同堂不算,在外面不知收過多少干兒子了,既有漢族人,也有回族人。老馬把家風定得很嚴,他教導兒孫們,“不惹事,不打人,不罵人,團結大家”,誰也不許違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印烙到各族人民內心深處了。

  “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此誓。”這是矗立在雲南寧洱的民族團結誓詞碑上鐫刻的一段銘文。經歷了70多年風雨,碑仍在,文更亮。今天,我們一字一句再次讀誦這些文字時,依然能感受到心頭上的震撼。大家庭,就要靠大家來共同維護。

  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唯有通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各民族凝聚在一起,才能讓這個發展動力持續順暢、源源不斷、一往無前地輸送出來,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田獲三狐/文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